菩提达摩见梁武帝,为何说廓然无圣?这句话道破修行人最大的执着

溪边青石冷 2024-12-19 16:05:33

【引子】

在南朝建康城外的金陵寺,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正在收拾行囊。

寺中的僧人们纷纷劝阻:"大师为何要离开?梁武帝对佛法如此崇敬,建寺写经,功德无量啊。"

这位高僧只是微微一笑:"正因他执著功德,所以我要走。"

这位高僧就是菩提达摩,他刚刚在梁武帝面前说了一句"廓然无圣",便独自北上去了。

这句看似惊世骇俗的话语,究竟打破了修行人什么样的执著?

话说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从西域来了一位异僧。

这位僧人面相古怪,皮肤黝黑,身披一袭红袍,手持锡杖。

他自称菩提达摩,是天竺王子出身,来东土传法。

梁武帝闻听此事,大为欢喜。

要知道武帝素来崇信佛法,常年吃素,还亲自讲经说法,被僧人们尊称为"皇帝菩萨"。

他觉得难得遇到如此高僧,便立即下诏召见。

这一日,达摩来到金陵宫殿。武帝看着眼前这位异国高僧,内心充满欢喜,便说:"朕自即位以来,广建寺院,供养僧人,抄写经典,不知功德如何?"

达摩看着眼前这位"皇帝菩萨",平静地说:"并无功德。"

武帝一愣,又说:"朕建寺写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善事,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达摩说:"这些都是人天小果,有为之法,如影随形,非实功德。"

武帝不解,又问:"如何才是真功德?"

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此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更加困惑了:"究竟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直视武帝,说出了那句让后世震动的话:"廓然无圣。"

武帝听后,眉头紧皱:"对面是谁?"

达摩微微一笑:"不识。"

这段简短的对话,让武帝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一生崇敬佛法,建寺写经,供养三宝,自认为功德无量。

可达摩一句"并无功德",就把他的骄傲击得粉碎。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达摩居然说"廓然无圣",这不是在否定佛陀吗?

达摩见武帝无缘得度,便离开了建康。

临行前,有位老僧问他:"大师为何不多留几日?"达摩说:"这里人心浮躁,即便留下也无法传法。"

离开金陵不久,一群僧人追上达摩,其中一人问道:"大师,经中不是说诸佛菩萨都是圣者吗?您为何说无圣?"

达摩停下脚步,指着路旁的一株老树说:"你们看这棵树,它不曾说自己是树王,却自然长得比其他树木高大。圣者也是如此,真正的圣者从不执著于圣。"

有人又问:"那我们修行,是不是就不用礼佛诵经了?"

达摩说:"江水日日东流,可曾说过自己在流?礼佛诵经自然去做,但不要执著于做这些事的相。"

一路上,不断有人来问法。

达摩渡江北上时,有个年轻人追到江边,问:"大师,您说'廓然无圣',那我们修行的目标是什么?"

达摩拿起一捧江水,让它从指缝间流过,说:"你看这江水,它不执著于任何形状,所以能随方就圆。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不执著于任何相,才能显现本来面目。"

待渡江北上,达摩来到洛阳。

一日,在街市上遇到一位老者。

老者见达摩面相奇特,便问:"大师从何而来?"

达摩说:"从南方来。"

老者又问:"南方佛法如何?"

达摩说:"南方人执著太重,以为建寺就是功德,以为见到圣就是修行。"

老者不解:"那依大师之见,如何是真修行?"

达摩反问:"你每天吃饭,可曾执著于吃饭?走路,可曾执著于走路?"

老者恍然大悟,跪地便拜。

达摩说:"你这一拜,若无执著,便是真修行。"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素衣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走出来,对达摩说:"大师,我听说您在金陵对梁武帝说'廓然无圣'。这句话我想了很久,总觉得有个地方想不通。"

达摩看着这个年轻人的眼神,知道他与众不同,便问:"哪里想不通?"

年轻人说:"如果一切皆空,无圣无凡,那佛陀示现人间,度化众生,这些事情岂不是都成了虚妄?我们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

达摩听完,眼中突然迸发出一道异样的光彩。

他拿起一片落叶...

达摩将树叶举到年轻僧人面前说:"你看这片树叶,它之所以会落下,是因为它放下了对树枝的执著。修行也是如此,要放下对功德的执著,才能真正明白功德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比喻,道破了修行人最大的执著。多少人修行,都在追求功德、追求证悟、追求成佛。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执著。就像一个人越想抓住树叶,树叶就越容易从指缝中溜走。

达摩说"廓然无圣",正是要打破修行人对"圣"的执著。很多人学佛修行,总是把佛菩萨看作高高在上的圣者,把自己看作低下的凡夫。这种分别心,反而成了修行的障碍。

"廓然"二字,形容心地开朗空寂的境界。当我们的心像太空一样广大,哪里还有圣凡的分别?这就是达摩说"廓然无圣"的深意。他要告诉武帝,不要执著于外在的功德相,要回归到本来清净的心地。

梁武帝虽然建了很多寺院,写了很多经书,但他的心却被功德所束缚。他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功德。这种带着目的的修行,永远无法触及佛法的真谛。

禅宗六祖慧能后来也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与达摩的"廓然无圣",是同一个道理。都是在告诉修行人:不要执著于任何相,包括佛相、功德相。

达摩这句"廓然无圣",看似否定了一切,实则开显了佛法的究竟义。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被功德相所迷惑,不会再执著于圣凡的差别,而是回归到本来清净的心地。

后世的禅师们常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个境界,正好说明了修行的过程。第一重是凡夫见解,第二重是破除执著,第三重是回归自然。达摩的"廓然无圣",就是要我们达到第三重境界。

这个公案虽然发生在一千多年前,但它揭示的道理至今仍然适用。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明白"廓然无圣"的道理,放下各种执著,回归到本来清净的心地。这也许就是达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教导。

6 阅读:68
评论列表
  • 2024-12-19 18:12

    开悟觉醒,明心见性才有功德。不是说认为有功德就没有,认为没有功功德就有。功徳和福德的确定不是由认为不认为来决定的,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福德是相上的东西,好比电影里的东西,是虚妄的,无常的,有漏。而功德是永恒的,有实的,获得了生生世世都在的。认不认为自己有决定不了是功德还是福德,只能是认为有就得到少点,不认为有反而得到更多。六祖也说了,见性是功,功德是内心的,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金刚经里26次出现了福或福德,7次出现了功德,出现福徳时都是用很多很多的珍宝布施,也没讲自己认为是不是有功德,反正就认不认为都只有福德。而出现功德都是在读懂金刚经然后给人讲,读懂金刚经肯定明心见性了,所以用了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