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本土发动空前规模的无人机集群攻击,俄境内多处能源设施及军事基地陷入火海,蘑菇云升起的画面引发全球震动。这场突袭不仅揭开了俄乌冲突新阶段的残酷面纱,更暴露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24小时停战”宣言的彻底破产。
据前线消息,乌克兰动用上百架无人机实施多点突袭,俄西南部天然气管道枢纽发生连环爆炸,某军事基地遭精准打击后出现剧烈爆燃。此次行动展现出乌军穿透俄防空系统的战术突破,西方军事专家指出,这种“蜂群战术”或改写传统攻防模式。俄国防系统虽拦截部分目标,但未能阻止关键设施受损,暴露出纵深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
面对战场压力,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突访平壤引发连锁反应。据韩国情报机构披露,俄朝正加速落实《共同防御条约》细则,朝鲜已向俄乌战场秘密输送军事人员。分析认为,俄方可能以能源供应、军事技术转让换取朝方持续兵源支持。值得关注的是,绍伊古行前特别强调中俄“全方位军事合作”,直接回击特朗普挑拨中俄关系的言论。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频发争议性言论,妄称“中俄存在领土矛盾”,鼓吹“联俄制华”。然而现实给予沉重打击:朝鲜兵力的持续注入缓解了俄军作战压力,中俄联合军演、北斗导航系统军事应用等合作持续推进。更令美方被动的是,欧盟多国突然加大对乌军援力度,英国宣布派遣维和部队,法德领导人强硬表态支持乌克兰,欧洲鹰派势力正将冲突推向长期化。
当前局势呈现三大矛盾交织:其一,俄乌战场呈现“高科技游击战”与“人力消耗战”并存的复杂形态;其二,美国既无法离间中俄战略协作,又难以约束欧洲盟友的军事冒险;其三,朝鲜半岛危机与东欧战事形成危险共振。军事观察家警告,俄军极可能对乌克兰指挥中枢实施高烈度报复,不排除动用高超音速武器改变战场态势。
这场持续升级的冲突,已然成为检验大国战略定力的试金石。当西方仍在迷信“制裁+离间”的组合拳时,中俄朝通过务实合作构建起抗压能力更强的协作网络。战火延烧的背后,全球权力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