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郞的火与那英等人的丧,再次证明毛主席的文艺路线偏离不得

上官茂华 2023-08-08 16:56:04

刀郎再次火了,新作《罗刹海市》播放量突破了80亿次。比全国所有出版社一年出版的全部图书总数量还要多。刀郎的社会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反,原先看不起刀郎的那英、杨坤、汪峰、高晓松,则被“网暴”了。那英的网络帐号上的骂贴就达600万条,另外三人也差不多。他们真的很丧。幸好他们的抗压能力超强,换着其他人恐怕顶不住,不是跳楼就会神经失常。

网上的舆情还在发酵,一边倒向刀郎的情形依然没变。

刀郞已通过他的经纪公司向社会澄清了《罗刹海市》不针对任何人。

那英他们四个人也作出了回应,努力为自己开脱,说自己没有看不起刀郞。

综合网上这场舆情褒贬的风波,给我们的印象是,盯在个人恩怨上的多,关注问题实质的少。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缺陷,需要注意。要不然,无论网上的这场舆情多么风高浪大,对文艺的健康发展还是不会产生应有的促进,甚至还会受到“乱力”的伤害。特别是对以那英他们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的发展,不会有好处,甚至还会香消玉殒。这种状况,料想也是所有善良的人们不愿看到的。

那么,问题的实质在哪里呢?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坚持什么样的文艺创作路线的问题。刀郞的红与那英等人的丧,其实是两种不同文艺路线的必然结果。

刀郞走的是平民路线,即毛主席的文艺路线。那英他们走的是精英路线,偏离了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这也是十多年前那场对决的因。

十多年前,刀郞以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成名。该曲反映的是平民生活,旋律也是平民化,非常接地气,所以能够风靡大江南北。而在那英他们眼里看,《2002年的第一场雪》是农民歌曲,不具备审美品质。那英他们说对了一半,《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确是农民歌曲,但不是说农民歌曲就不具备审美品质,那英他们的这一错,也彻底地暴露出了他们的文艺路线不和文艺观,也把他们自己错上到文艺的邪路上去了,可惜的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错了。

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前途,那英他们的腚位决定了他们今天的丧。他们得罪了或冲撞了亿万普通人。只是苦于没机会“吐糟”。今天逮到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刀郞则不一样,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普通人,熟悉普通人,面向普通人创作。他可以举家搬到新疆很多年潜心创作。正是这种坚持把存在放在第一位的创作态度,让他十分熟悉生活,熟悉社会,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情感立场,能够写出百姓心里的歌,能够写出社会的呼唤。也才有《罗刹海市》的横空出世。

反观那英他们,则完全把自己看成高于普通人的精英,也不愿意了解普通人,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评价文艺的尺子,醉心于什么导师之类的东西,完全是走的一条主观第一性的文艺路子,导致他们创作的走向枯竭,即使有那么几首少得可怜的作品,也要靠空洞的“爱”来支撑。纵是他们“爱”得声嘶力竭,而老百姓听在耳里,却是莫名其妙和不三不四。他们能够走到今天,靠的是资本的推送。

他们不知道的是,无论是什么厉害的资本推送,如果没有了受众,最终必定是穷途末路。只是来早与来迟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靠《晓说》混迹的“矮大紧”的高晓松。自以为只要“高论”频出,雷语不断,就能不断圈粉。最终被网友骂得无法直播下去,草草收场,再不被人待见。近期汪峰的个唱会被在场听众弄成了刀郞的声讨会,台下山呼海啸“刀郞!刀郞!!”的雷鸣声。至于杨坤,则在网上不断被人把他的歌声演绎成驴打鸣。那英更是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也应证了那句老话——要来的总是会来的。

就个人天资来看,刀郞和那英他们,都是极富音乐天赋的人才。那一个倒下去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他们都能不负天资,有所作为。

但从他们不同现实境况里,又使我们如此清晰地看到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根本之所在,清晰地看到了谁坚持了伟人的文艺路线,谁就能获得成功,成为社会之福。否则,路就会越走越窄,最后没路可走。

我们希望刀郞,坚持伟人的文艺路线不动摇,为人民为国家为伟大复兴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我们更要忠告那英他们,你们想起死回生,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刻认识和回到伟人的文艺路线上来。按伟人的教导,切实解决好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不要看不起农民工,不要远离普通人,不要坐在自己豪宅里进行想当然的创作。而是要深入社会、深入鲜活的生活、深入人民大众,才能打开眼界,升华境界,创作出精品。更不要打压刀郞,而是要向刀郎学习。以你们的才华,文艺路线走对了,也是能够写出为人民大众和社会广为传唱的优秀作品的。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的引领也是十分重要的。刀郞的红与那英等人的丧,与国家的引领也有关系。刀郎的成功利益于他是一个草根,并不在体制之内。那英他们是国家给予了他们的主流资格,直接和间接地给予了他们扭曲的文艺路线以肯定。那英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打压刀郎十多年,也是因为国家给予了他们打压刀郞的平台。这些也都是明晃晃的事实。

但是,真理总是要显灵的。我们真的不愿意看到有谁被真理惩罚,特别是国家。这种损失真的很大。文艺是这样,其他事情也一样。

此时此刻,我们也特别希望当下的文艺工作者都能认真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若如此,于斯为盛也,这个“斯”,我们指的是当下。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此作些展开阐述,通过努力加深和巩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纠正当下一些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权力部门,对毛主席文艺路线的认识偏差和执行偏差。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花费了巨大精力和投入,从酝酿和集思广益,前后就花了几个时间,尔后又历经一年多的反复斟酌和修改完善,才正式发表。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集古今中外千年文艺精华之大成,又以毛主席他老人家文化巨人之感悟和伟大政治家之智慧加以提炼,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野,科学回答了文艺工作的目的、方向、任务、途径、方法等系列问题。强调存在决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并以此作为文艺工作的起点,得出了文艺工作必需服务于人民的科学结论,并给予了文艺服务人民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我党文艺工作的革命性飞跃,托出了我党文艺工作的抱负和作为。以致于当下很多学者都有这样的认同,他们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一半的功劳是文艺工作。

改革开放之后,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被一些人认为过时了。依据就是环境的变化。他们认为,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产生于战争年代,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打击和消灭敌人。现在是和平时期了,敌人消灭了,不适应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是个案,而是有相当大的比例。

恕我们直言,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在文艺工作中的表现。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环境的变化,没有看到毛主席文艺路线的立场、观点和原则构成的文艺科学体系的旺盛不朽的生命力。没有看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更没有看到客观存在这一文艺工作的第一遵循。正是这种错误的观点,给我们的文艺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十分严重。

在这种错误的观点干扰下,文艺工作的立场出现了偏差。文艺工作开始偏向于少数人,特别是少数会挣钱的“能人”,而大多数人开始变得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在这种观点眼里,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不是打仗,跟民族的解放是不同的,依靠的也只能是“能人”,其他人应该是这些能人的附庸才是对的。那英他们瞧不起农民工,只怕原因也在这里。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表象,没有看到社会发展的实质。结果只能是主次颠倒,助长歪风邪气和社会的不安,由此也被自己的犯错误观点反噬。比如,一向被这些人推崇和吹捧的房地产大亨许家印们,如今不是基本上都成了国家的巨大负担么?

什么时候,我们的文艺工作,都要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即人民一边。在毛主席文艺路线里,人民就是指大多数。因为,无论什么时代,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他们不但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国家有难时能够依靠的力量。没有人民的努力,就没有国家的兴旺发达,也不可能有少数能人的成功。特别是一旦国家有难,国家依靠的只能是人民,少数因有钱而被视为能人的人根本靠不住,他们只会逃得远远的。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过的铁律。

立场站歪了,态度自然就不会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就不会好到哪里去。突出的表现就是看不起人民群众。那英他们是这样,其他立场站歪了的人也是一样。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对大多数人不怀好意。这便是“恶意讨薪”,“恶意高薪”,“恶意补贴”等匪夷所思的新名词堂而皇之地窜上热搜的原因。近日,又产生的“恶意捐款”。如此恶怼大多数,社会怎能不出问题?

所谓文艺工作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是说只要是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就一定是对的,文艺就一定赞扬。而是指文艺工作要对人民群众满腔热情。团结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帮助人民群众不断进步。比如,近日,“TFBOYS十年之约”西安演唱会,门票炒到200万元一张,这显然是不能肯定的事情。面对这种现象,就应该对观众做教育引导工作中,甚至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给予纠正。但是,绝不可以对观众的这种失去理智的表现给予挖苦讽刺。这就是端正态度。

态度问题将会引申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到可以破坏党群关系,涣散国家的凝聚力。小到可以断送文艺工作者个人的前途。

一旦文艺工作者身上有了这种毛病,他们就不会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也看不到艺术的生命在民众之中,更不会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去,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用汗水去提炼,聚民心、汇民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写出呼应时代,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来。只可能是闭门造车,自以为是,不但作品是垃圾,个人的修为也会严重蜕化,成为闭目塞听的无耻之徒。那英他们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如此等等,都是当下文艺工作和一些文艺工作者身上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里寻找药方,走毛主席文艺路线。过去,我们的文艺工作坚持毛主席文艺路线,精品不断,给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引领和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文艺精品,为伟大复兴提供正能量。

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引领时代。”

精品的产出,绝不是艺术家突发灵感的产物,而是能够反映生活、贴近人民,能够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能够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而要产出精品,前提和基础便是走正确的文艺路线,即毛主席的文艺路线。

这些年来,由于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偏离了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和作品,比那英他们还要糟。他们的作品不是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就是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不是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就是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严重脱离大众、脱离现实。为人民群众避之不及。生产这些作品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

是时候反省了,是时候回到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上来了,此时还不反省,此时还不回归,那么,这些偏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作品和它的创作者,都将被时代、社会和人民群众骂没,那英他们是这样,其他走在错误路线上的文艺工作者及其作品也会一样。

文艺工作者回归到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上来的时候,就会主动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人民,用心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飞速发展,欣欣向荣,对自己的作品高度负责,就像刀郞一样,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前后经过两年的反复修改打磨,自己十分满意后才发表,一首《罗刹海市》浓缩十年的社会观察,用心讲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中国故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也会完成自己的“修身养性”,铸就自己纯洁善良的灵魂,升华自己伟大高尚的人格修为,情怀变得广阔,思想变得深刻,目光变得敏锐和深邃,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引领时代的力作,他的名字就会与他的作品一道为历史铭记,时代敬仰,人民感激。

0 阅读:6

上官茂华

简介:一个有正义感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