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割肉,2783家外企逃离印度,莫迪掀桌子,世界工厂梦要泡汤

气点点 2024-08-28 12:39:14

风波不断,富士康割肉印度。

前段时间,富士康回归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不仅要花10个亿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还掀起了一波浩浩荡荡的“招工潮”。

紧接着,又传出富士康在印度“拒招已婚女性”的消息,正准备逃离印度市场。

都说印度是“外资坟场”,如今这个称号似乎又要应验了。

跟随苹果在印度押下重注,为何富士康要割肉?印度市场究竟有哪些问题?莫迪老仙的世界工厂梦还能实现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富士康“割肉”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近几年富士康积极响应苹果的号召,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了印度,希望能在印度“大展拳脚”。

根据富士康CEO刘扬伟透露,迄今为止,富士康在印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

不过,自打今年以来,富士康的风向却开始有了转变。

今年年初,苹果CEO库克来到上海,曾与比亚迪CEO王传福共同参观比亚迪的展台,不仅展示了比亚迪电子的智能制造技术,还有一系列为苹果代工生产的零部件和产品。

紧接着,就有消息传出来,苹果有意将一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而且还将比亚迪作为了备选。

“苹果御用代工厂”的地位遭到威胁,由不得富士康不着急。

7月初,鸿海集团宣布,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和七大中心,期间还不忘“表忠心”。

与此同时,为应对iPhone16的生产任务,最近多家台媒大幅报道,富士康在河南掀起了招工潮,短短两周就招了5万人。

甚至这还不够,富士康持续扩招,直接把工资从21元每小时提高到了26元每小时,还提供了高达7000元的“返费”,只要工作满3个月就能把这7000块拿到手。

而相较于在中国大陆的火热,富士康在印度却遇到了不少糟心事,直接“割肉”,对于“奇葩”的三哥,富士康实在烦透了心。

为何跑路?

现在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市场潜力无限,而且人口结构又相对健康,人力成本极其低廉。

按理说,这应该是制造企业梦寐以求的新大陆,哪怕没有苹果,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会争着抢着搬到印度去才对,怎么现在闹死闹活地要回来呢?

从最近发生的“富士康拒招印度已婚女性”事件中,我们或许能够一窥端倪。

今年6月份,路透社曾公布一份调查,称富士康拒招已婚女性,不让印度的已婚女性参与iPhone的组装工作。

对此,路透社称富士康认为,已婚女性比未婚女性要承担更大的家庭责任。

但说实话,这次还真不怪富士康,实在是三哥不讲道义,把富士康的羊毛薅秃了。

印度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在招聘男女工人时不得有性别歧视,富士康既然来到印度,当然要遵守相关法规。

于是这里问题出现了:

富士康要想在印度招聘大量的工人,就不得不依靠当地的劳务中介,而印度有大量的已婚年轻女性,隐瞒婚史进入富士康工作,等到入职之后,就开始生娃休产假。

虽说富士康做的是组装工作,但iPhone组装也是需要熟练度的,结果招进来的女工好不容易上手,转头就回去休产假,iPhone的良品率自然上不去,赔到了姥姥家。

因此,才有了现在富士康在印度拒绝已婚女工的说法,但对于这种做法,三哥当然是零容忍,最终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富士康被迫连夜跑路。

世界工厂梦,要泡汤了

事实上,不止是富士康,过去7年时间里,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什么福特、家乐福、花旗银行等等,各行各业都在跑路。

2783家,什么概念?

全印度的跨国公司数量的将近6分之1,毫不夸张地说,这就相当于莫迪老仙的“世界工厂梦”彻底泡汤了。

押宝印度的外资,看中的无非就两点,一是用人成本低,二是市场潜力大。

但奈何,架不住投资印度存在的各种难题,实在令人望而却步。

比如劳工素质问题。

以富士康为例,组装工作难度不大,但即便如此印度工人仍然难以胜任。

原因是,印度全国有1.5亿的文盲,别提熟练地进行iPhone组装了,哪怕记清楚工厂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得费一番功夫。

更别提,三哥的卫生条件全球闻名,生产的iPhone竟然能出现大肠杆菌超标的问题。

再比如恶劣的营商环境。

所谓的合同和法律,在三哥眼里跟笑话差不多,只要想割你的韭菜,分分钟能找出一百种处罚方法。

这一点不光是中企,美国企业、欧洲企业都是感同身受,当初印度为给沃达丰开罚单,还专门修改了一条法律。

而且更厉害的是,三哥打破了“法不及溯往”的原则,修改之后的法律不仅对现在有效,对以前也有效,我说你犯法你就是犯法。

为此,欧美还专门给三哥发明了一个专属词汇,叫“税收恐怖主义”。

另外再加上可怜的基础建设、印度本土巨头的打压等等诸多问题,试想一下,莫迪老仙的“世界工厂梦”怎么可能实现?

所以也怪不得富士康都要跑路,在印度做买卖妥妥的地狱难度。

写在最后:

对外使劲画大饼,能忽悠一个是一个,能宰一个是一个,印度这一招曾屡试不爽。

但架不住外资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印度名声在外,成了“外资坟地”,看似捞了一笔又一笔,实则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可谓“捡了芝麻丢西瓜”。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1 阅读:663

气点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