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一直存在到了战国末期。鲁国虽没有位列战国七雄之一,但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春秋的时期,也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我们在之前介绍文姜的文章里,提到了鲁桓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文姜:从临淄到曲阜,我离别了哥哥;从曲阜到临淄,我失去了丈夫》。今天,我们再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位鲁国的国君。
不仅有“母以子贵”,也有“子以母贵”鲁桓公的父亲是鲁惠公,在位时间超长,有将近半个世纪。鲁惠公的原配夫人名叫孟子。没错,你没有看错,就是孟子。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但这个孟子是个女人,而我们经常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个孟子是个男人。两人不是一回事,大家不要搞混了。子是当时宋国的公族之姓,孟是表示排行第一。也就是说,孟子是一个从宋国来的女人,在家里的姐妹中排行第一。她嫁给鲁惠公后,二人没有生下孩子,孟子就去世了。
孟子去世以后,鲁惠公和继室声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息。我们在这里强调一下,声子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息是她孩子的名字。这些名字在我们看来有些奇怪,特别是在今天,有一个物理学上的名词也叫“声子”,容易使大家搞混,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位名叫息的孩子,就是鲁桓公的哥哥,后来的鲁隐公。
那桓公又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他的母亲讲起。宋国的国君宋武公生了个女孩子,被称为仲子。仲子不得了,刚生下来手上就有字,上面写着“为鲁夫人”,意思是,仲子将来要做鲁国的夫人。上天都这么说了,自是天命难违,她一生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了。后来仲子就嫁给了鲁惠公,并生下了将来的鲁桓公。
记载这段历史的《左传》
仲子生下孩子后没多久,惠公就死了。国家不可一日无君,那么谁来当国君呢?据《史记》记载,鲁隐公的母亲声子地位较低,不能和身为王女的仲子相比。自然,声子的孩子也无法和仲子的孩子相比,好像配不上国君尊贵的位子。也就是说,应该是鲁桓公继承君位。
这里不是“母以子贵”了,而变成了“子以母贵”。但当时的鲁桓公太小了,就由哥哥做了摄政王,被称为“鲁隐公”。鲁隐公这个做哥哥的,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清楚的:我就是摄政一下,因为弟弟还太小,但弟弟就是鲁国的国君,鲁国的国君就是弟弟。
这样说起来的话,鲁桓公在公元前722年就成为了国君。但实际上,他要到了10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712年,才真正成为了国君。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哥哥鲁隐公被人杀了。但如果死的不是鲁隐公呢?可能就是鲁桓公了。权力的排他性就是这么残酷。
我们来看看,那一年的鲁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人的抉择说起。是他,掀起了鲁国的一场血雨腥风。
鲁隐公的被杀和鲁桓公的上位公元前712年,距离隐公和桓公的父亲的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年。这十年里,鲁桓公在不断地成长,已经不再年幼,可以独当一面了,不需要哥哥的辅助了。作为哥哥的鲁隐公自然也是明白的,他也开始考虑自己的退休和养老,在一个名叫菟裘的地方,给自己盖造房屋,准备放手交权了。
菟裘(音同“兔求”)在今天的泗水县,距离鲁国的国都曲阜30公里左右。即便在那个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年代,这点距离也还是挺近的。选择距离政治中心这么近的地方,鲁隐公所谓的养老可能并不是认真的。当然,具体是不是这样,我们也不太清楚。
泗水县风光
不仅是我们不清楚,当时的鲁国人也是。可能觉得隐公不会真的还政于桓公,一位名叫羽父的大夫主动跳了出来。他来找鲁隐公说:我们来干掉桓公吧,让你安安稳稳地坐在国君的位置上,国君的位置就不用给他了。鲁隐公听了后说:从前我弟弟年幼,所以我做了摄政的;现在,弟弟已经长大了,我要还政于他;我也早已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开始准备了,不想再做打工人了。
鲁隐公的这个回应很有问题,虽然表示了拒绝,但却没有责备和惩罚有这样不法之想的羽父。这很不好,照理来说,他应该把羽父抓起来才对,最起码应该好好地给他上上课,告诉他:“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
但这些鲁隐公都没有做,羽父就感到很害怕。他害怕什么呢?他为什么害怕呢?惜墨如金的《左传》没有告诉我们。但从他后面的举动来看,他应该是害怕自己成为鲁隐公的一党而被杀。
羽父当时可能知道了鲁桓公要对哥哥动手。他就想:看来这兄弟两人是免不了你死我亡了,我该怎么选呢?鲁隐公的权力是现成的,鲁桓公还没有实权,不如我去投奔隐公吧,帮助隐公干掉桓公。
但羽父没想到的是,他选择了隐公,但隐公却没有选择他。这让羽父不得不去选了桓公。于是,羽父赶紧来到鲁桓公那里,说了鲁隐公的一些坏话,并请求鲁桓公除掉鲁隐公。没过多久,羽父就派人杀了隐公。至此,鲁国境内,真正成了只有一君,就是桓公。
鲁国及周边
桓公上位以后没过几年,就娶了齐国的文姜。二人成婚15年后,来到齐国。文姜与兄长齐襄公发生私情,鲁桓公训责了文姜。齐襄公借着为妹妹出气的借口,把鲁桓公杀死了。关于这件事情,小编前面的文章里有,如要详细了解,欢迎点击阅读:《齐桓公的哥哥:因为妹妹而杀了妹夫,自己最终也死在大舅子的手里》。
鲁桓公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他使人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最后自己也被妻子的哥哥所害。
一个男人:在母亲和妻子的影响下鲁桓公的一生,活在两个女人对他的影响中,一个是母亲,另一个是妻子。因为母亲的身份,他在君位的继承中胜出;又因为妻子,他死在了齐襄公的手里。
得到了国君之位,看似风光无限,但也不见得就是好事。鲁桓公因为这个位子,失去了哥哥,也失去了很多的亲情。这样来看的话,他的母亲和妻子,对他的影响都算不上是正面和积极的。
不再说鲁桓公了,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现实吧。在今天的生活中,一个男人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母亲和妻子的影响呢?因为不仅是鲁桓公,大多数的男人,他们的一生也是如此:结婚之前,被自己的母亲影响;结婚之后,和自己的妻子相伴。
因为社会和文化的分工,很多家庭里都是母亲在带孩子,父亲在挣钱养家。这样一来,男孩子从小就会长时间地处在母亲的陪伴之下。加上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老师,也多为女性,某种意义上也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可以说,很多男孩子的读书时期,确实是在母亲的陪伴下度过的。从出生到开始读大学,18年左右的陪伴里,母亲对一个男孩子的塑造和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男人长大了,结婚了,就成了和妻子生活在一起的人。这时,妻子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他的生活。比如,妻子做出来的饭菜,会来重新培养他的口味;妻子对家庭的计划,也会影响丈夫对一些事情做出选择。
图源网络。现代家庭
这是很多男人的一生,先是与母亲一起生活,之后是和妻子一起生活。但我们却很少这样来看一个男人的一生,也常常看不到他的母亲和妻子。即便看到了,但更多看到的是“婆媳矛盾”,而不是这两位和两代的女性,在帮助一个男人方面的同心合意。
不仅是外人看不到,就是当事人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婆婆常常会怨恨媳妇儿,觉得她在把儿子带偏;媳妇儿也会觉得婆婆保守和古板,在拉丈夫的后腿。但其实,她们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一致才对,毕竟她们都是为了同一位男人好。
作为一个男人,也应该更多地看到这一点,而不是只看到婆媳之间的矛盾。你要相信,她们之间的共同点应该更多才对,因为她们都是爱你的。
借着鲁桓公的一段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在母亲和妻子影响之下的男人。我们又由此出发,来观照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生活,当下的人们,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是想以此来为大家提供一些的思考,帮助你重新来看一些悬而未决和棘手的事情,比如婆媳矛盾。
就愿在两代女人之间,因为共同的爱,也因为那个男人对她们的爱,而可以少一些的矛盾,多一些的相爱和相知,多一些互相的帮助和包容,真正地成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