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罗新教授的新书《漫长的余生》出版。这本书是他根据一位宫女的墓志写出来的。罗新老师这样的写法是很有挑战性的,他根据仅有的一点文字,就是一块墓碑上的文字,却勾勒出了一个人物的一生。
这是中国的史家经常做的事情,根据非常有限的史料,来尽可能地做出更多的研究。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位女性也是这样,有关她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史学家们却努力地把她的人生勾画了出来。她就是生活在商朝时候的妇好。
发现妇好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了一座坟墓。考古工作者又结合甲骨文的卜辞,最终确定了这座坟墓的主人就是妇好。妇好墓的发掘,是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使我们对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时间再往前推40年。1936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遗址发现了一处甲骨穴藏,其上多刻写有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在这些甲骨文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提到200多次,就是“妇好”。
妇好雕像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曾多次领兵征战。这还没完,她还从事了很多的宗教活动,比如主持祭天和祭祖等,也做过占卜之官。但她去世得比较早,大概只活了30多岁。
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妇好的其他事迹,比如她也参与政事,也生养孩子,还是商王的好帮手和好顾问。
甲骨文的记载非常简要,我们对妇好的认识受限于此;即便是有了妇好墓的发掘,我们对这位女性的认识也不会太多。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中,她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有姓名可考的女军事家和女政治家。这是她在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如果仅凭这些,我们对妇好的认识也就是这样了。她今天之所以这样出名,是因为我们又在历史的基础上,把她的人生故事进行了合理的丰富和想象。
让妇好的故事丰富起来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栩栩如生,他们的经历很丰富,故事也很精彩。但通常来说,古代历史上的人物,其生平是很难在正史中被记载到这个程度的。除了《史记》中的人物以外,正史里面的人物往往不够立体和鲜活。当人们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时,可能就要用很多的想象和传说,来发挥和填充。
要想给古人加戏,使他们有故事,无非是这样几个路子:这个“古人”很独特,或能力超强,或品德极坏;这个“古人”有爱情和男女方面的故事。你看《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比《三国志》更为大家所接受,就是因为它把很多人物写绝了,写得很独特,俗话所说的《三国演义》的“三绝”就是明证:曹操奸绝、关羽忠绝、孔明智绝。至于为古人加爱情戏,那就更是百试不爽了。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古人的很多夸张的传说和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是不能尽信的。比如说,人们所以为的夏、商、西周三代皆亡于女色,妺喜、妲己和褒姒太美貌了,以至于把君主们迷得不行。这里面也许有真实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夸张。我们今天能看到很多貌美的女明星,连她们都无法对自己的丈夫产生持久的、深刻的性吸引力,何况是在古代呢?
中国上古的历史,充满了很多的传说,有时都到了真假难辨、以假乱真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们当成故事,那还好说一些。但很多时候,历史学人没有守好历史的边界和大门,出现所谓的“文史不分”就不足为奇了。但纯正的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古代版的故事会。借着一些故事,我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这是可以的,但不能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在这些传说和故事背后,发现其中真实的部分,辨析出其中虚构的成分,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历史。
我们下面就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和方法,来看看妇好的故事。
在古代的时代,也有些关于妇好的民间传说,但她的故事和名字却不见于文献。妇好的故事第一次被大规模传播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几乎与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当时的豫剧表演家孙延德,将妇好的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编成了戏剧《龙凤令》。
《龙凤令》和封面上的妇好像
《龙凤令》的故事是这样的。妇好刚刚新婚,敌人来犯,她主动请缨,但武丁不同意。后来妇好比武胜出,成为了领兵的不二人选。商王武丁赐了她战马一匹,她驯服了这匹烈马,踏上了出征的路途。妇好凯旋以后,被封为王后,此后又多有军功,并生儿养女不误。最后,武丁将大元帅之职交给她,称她为“凤帅”。故事的最后,还让妇好上演了一出“美救英雄”,而她却受伤死在了战场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在甲骨文有关妇好的记载中,确实有战功、王妻、生养等字眼,但要把它们连成篇,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需要很多的想象和艺术加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好面临的就是外敌的入侵。《龙凤令》在这个时候诞生,显然是在借古说今了。
妇好的文字记载和坟墓都发现于20世纪。这是一个女性解放的世纪,女性的能力要得到体现,女性的爱情要得到尊重。于是,妇好的故事也体现了这两个特征。她的能力在《龙凤令》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关于她的爱情,我们就不能不讲到她的冥婚。
妇好去世以后,商王武丁还活了很久,他三次为妇好操持冥婚,把她许配给了已经去世的先王们。在冥婚的世界里,妇好嫁了好几位丈夫: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
有趣的是,人们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这表明了武丁对妇好的挚爱,以为妻子和这些先祖结合,会在那个死亡的世界里得到庇佑。
试想一下,如果妇好的记载和坟墓都发现于19世纪,人们又会把怎样的故事放在她的身上呢?又会对发生在她身上的三次冥婚作何解释呢?我想,那肯定是一个不同的版本。
甲骨文
在故事的后面发现真实的历史去掉这些传说和故事中虚构和夸张的部分,我们通过真实的妇好,来看看真实的历史。如此,我们才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妇好的军功是被甲骨文明确记载的,这也与《史记》的记载是统一的。司马迁记载了商王朝在武丁时期的复兴,这应该与商人军事的胜利有很大的关系。但兴盛之中也隐藏着危机,因为常年的征战,武丁之后仅过了两代,商朝就又显出了衰相。请看《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
殷商的覆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先衰后亡,经历了几代的君王。因此,传说中的妲己祸商,并不可信。
关于妇好的早逝,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确实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妇好在与别的方国战争时,极有可能染上瘟疫,导致了她的早逝。
关于妇好的冥婚,如果从爱情的角度来讲,似乎并不是恰当的,很多人对此也有质疑。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什么呢?这时,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到妇好的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她祭司的身份。
关于妇好的三次冥婚,很多专家是从甲骨文中的“取妇好”释读出来的。他们看到武丁在卜问中,获知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取”了妇好,就以为妇好有过三次的冥婚。这是把“取”和“娶”相通了。但照着“取”的本意来讲,就是“取了”的意思,我们就会看到合理了很多。
三位已经去世的商王,他们被祭祀,就需要祭品。这个祭品可以是人吗?当然。根据李硕《翦商》一书的研究,商代存在着大规模的人祭现象。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很多都与献祭有关。
祭司不仅是主持献祭的,很多时候祭司本身就是祭品,要被献上。根据《史记》的记载,商纣王最后在鹿台自焚。这里面可能就有自己献祭的影子。古代的时候,国王一身多任,还常常负有祭司和先知的功能,因此,纣王不仅是国王,也是整个王国的大祭司。他在国破之时向上天献祭,希求上天的帮助,甚至不惜将自己当成祭品献上。可惜这些都无济于事,正所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商纣王自焚
曾经做过祭司的妇好,虽然已经死了,但她祭司的身份并没有因她的死亡就不存在了。因着这一身份,她是完全有可能被当成祭品一再被献上的。
这样不从爱情的角度看,可能没有那么浪漫,但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