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计划将多个港口打包出售给美国财团贝莱德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有消息称,中方已下令,要求国企暂缓与李嘉诚有关联企业开展新合作。而长和似乎也在加快推进港口出售计划,打算速战速决。关键时刻,港府果断出手,和长和进行接洽。那么,长和出售港口的交易最终能否达成?这对中方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3月初,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宣布一项重要的交易计划,要将在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199个泊位的权益,其中包括在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运营权益,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金额高达228亿美元。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这项交易计划中包含的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管是中国船只还是美国船只,都对其十分依赖。一旦港口被出售给美国财团,美方可能会在实际运营中通过优先处理美国船只、提高中国船只通行费等手段打压中企,从而降低中企的国际竞争优势,损害国家利益。这无疑会让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再度受到重挫。
对于这笔交易,香港《大公报》连续发文痛斥,并劝长和“莫天真、勿糊涂”,相关文章也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由此可见,中方对此事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然而,李嘉诚却似乎充耳不闻,仍执意推进相关交易。就在3月26日,有匿名人士透露,长和与贝莱德之间的谈判仍在继续,双方可能会在4月2日之前签署协议,正式达成交易。
这种执迷不悟的做法,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就在3月27日,彭博社报道称,中方已经下令,要求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新合作。有分析认为,一旦此消息为真,可能会导致多个严重后果,一是李嘉诚及其家族旗下的企业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二是相关企业有可能失去来自政府扶持的红利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等。三是让李嘉诚及其家族在民众眼里的负面形象进一步加剧,商业声誉也将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尽管如此,长和方面仍未有任何正面回应。有分析指出,长和似乎准备加快推进港口出售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一方面,在中美展开激烈博弈的背景下,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战略地位使其拥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如果不尽快处理或稍有不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拖得越久越不利。因此,在长和集团看来,速战速决达成交易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港府果断出手,和长和进行接洽。就在3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在距离港口交易正式达成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香港特区政府仍在和长和集团展开谈判,试图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报道还称,早在长和宣布相关交易之初,港府就已经第一时间和长和集团取得联系。其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此前明确表示,港府十分重视社会对此事的关切,并已经向外国政府提出要求,反对对香港企业使用胁迫手段。此外,他还表示,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此事。
李家超的表态,一方面表达了港府重视社会关切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港府维护香港企业合法权益,反对外部胁迫的坚定立场。可以预见的是,在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针对这项交易的博弈仍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