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的抗战精神,死要死在阵地上,退下来就枪毙!

满洲第一强勇巴图鲁 2025-02-14 13:59:52

杨森被委任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二十军军长,集团军所承担的防务很重,防区东起芜湖对岸,西至望江县境,北至无为、巢湖,南面囊括合肥、安庆间大片地区。1938年4月,军委会加紧准备徐州会战,原守淮南的主力部队被调往淮北增援,于是整个淮南地区也被交给了杨森集团军。

与其他川军集团不同,在杨集团里,杨森能指挥自如的还是基本部队二十军,集团防务也大多要由二十军担负。面对如此广大的防区,二十军的兵力根本就不敷使用,尤其难以顾及长江北岸的江防,这使得北岸的江防极为空虚,尤其在无为、庐江两县,根本就没有正规军驻扎,只有靠当地的自卫队维持局面。

光靠民兵性质的自卫队,如何阻击日军?显然,若不调整部署,增加兵力,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为此,军委会特地从唐式遵集团军抽出梁泽民、戴传薪两旅,归杨森指挥,用于协防无为、庐江。

1938年5月2日,梁泽民旅到达无为。旅长梁泽民向二十军副军长夏炯报到,夏炯首先介绍情况,他告诉梁泽民,昨天天黑时,巢县已经失守,预计敌人为了使芜湖与巢湖的水上交通保持畅通,以便直攻合肥,当天一定还会前来攻占无为的运漕河。

在梁旅到达前,运漕河只有县自卫队看守,夏炯指示梁旅,必须尽快前往运漕河,构筑工事坚守拒敌,“否则无为县无险可守,敌人军舰已接近大通,可沿江直上。”

当梁泽民率郭维藩营等先头部队赶到运漕河时,己方岸边已有几十个敌人在掩护搭桥。郭维藩营二话不说,立即发起猛烈攻击,用刺刀和手榴弹向这些敌人冲杀过去。对岸敌人虽有后方火力支援,但见敌我混战在一起,却也无能为力。

随着其余部队陆续到达,梁旅官兵越战越勇,敌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被逼跳河,岸边之敌短时间内便被全部肃清。

我们个个是武松

在掩护搭桥的敌人被肃清后,对岸敌人没有了误伤自己人的顾虑,便开始集中机步枪火力,向攻到岸边的梁旅官兵进行射击,同时用火炮轰击其后方部队。梁旅处在一片开阔地中,因为要阻击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强渡,又不敢擅离,所以受到了不小伤亡。一直坚持到夜晚,梁旅才得以重新调整防线,全力寻找材料构筑掩体。

次日,三架敌机向无为县城及运漕河军队驻地投掷燃烧弹,之后又有一架侦察机飞来进行盘旋扫射。以飞机袭扰为掩护,敌人乘机用船只运兵强渡,一时间枪声大作,运漕河上下游均出现了强渡的敌船。梁旅官兵依托于晚上构筑起的工事,一边喊着:“用血换来的阵地,决不能抛弃!”一边将准备好的手榴弹向敌船甩去。

在手榴弹战的攻击下,好几只敌船都被炸翻,剩下的船只在向下游溃逃时,还遭到了机枪的追击射击。敌人强渡失败,所部死伤惨重,而且从此之后,再不敢轻易出动步兵强渡了。

1938年5月底,梁旅接到当地自卫队报告,巢县之敌近期抓老百姓为他们修公路和加强工事。似乎又将有军事行动,而且日军见到老百姓隐藏、逃避就开枪,已死伤百余人。民众都希望部队能打过河去,为死伤者报仇雪恨,他们表示只要部队出击,愿意为之带路,并负责安排来去的船只。

梁旅答应了民众的请求,决定派副营长傅奎率两个步兵连组成袭击队,过河执行奇袭任务。

一天晚上,袭击队在运漕河下游河没处乘船过河,接着沿公路向巢县前进,路上他们看到了在哨所站岗的敌人,当即隐蔽起来进行暗中观察。不一会儿,敌巡逻队十余人来到哨所,同哨所敌人哇哇地谈起话来。袭击队不动声色,等到巡逻队要走的时候,突然用机、步枪进行猛烈射击。

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未中弹的人赶紧利用工事还击。这时隔河防守部队也开始射击,全线枪炮齐发,在防守部队的掩护下,袭击队安全撤回。这次奇袭,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算是给两岸的老百姓出了口气。

梁旅本身有防守无为的任务,所以不可能用太多的力量来奇袭巢县。在指挥他们的杨森那里,则有另一个大计划:实践“要赶快进攻”的诺言,直接出兵收复巢县!

按照杨森的命令,李麟昭团首先取道桐城,主攻巢县。在到达巢县的当天晚上,李团就发现敌人似乎早有准备,东门外凡是有碍射击的树林都被砍了,房屋也被烧了。尽管如此,官兵们并无怯意,营部副官王愚哲对营长杨伯涵说:“他们(指敌人)个个是老虎,我们个个是武松,我们要把他们打死在巢县的景阳冈!”杨伯涵听后笑了起来。

是夜月明星稀,乃攻城作战的好时机,尖兵连经过侦察,确证东、南、西、北各城门都开着,也没有哨兵,但各门内均架有数挺重机枪。尖兵连再次搜索,找到了一条通往城内的阴沟洞口,于是便派几个尖兵从洞口钻进了城。

几个尖兵进城后登上城墙,朝天放了几枪,为的是给进攻部队传递攻城信号,实际上这是因缺乏经验导致的处置失当,李团的进攻企图因此提前暴露。敌人察觉后故意不露声色,也不还击,等到各部队向城门发起冲击时,才以原先就配备好的严密火力网进行拦阻。

在敌机枪的猛烈扫射下,李团攻城失败。受挫退下来后,全团当即转攻为守,进入东城外事先部署好的阵地。同样是因为缺乏经验,进入阵地的李团终夜向敌人鸣枪示威,而这又再一次暴露了他们的阵地位置。天大亮后,敌人就集中北门外牛头山上的十余门山炮,向李团阵地进行射击。敌人的炮击颇有章法,在李团阵地范围内,炮弹从前至后,从左到右,每隔三四十米就会落下一颗,且都是子母弹,离地三四十米高就会开花爆炸,杀伤力很大。

李团没有重武器,当遭到炮击时,无法还手或抵御,官兵们只有利用弹坑或到处寻找隐蔽物进行隐蔽,其间被炸死炸伤二十余人,排长余铁铮后颈受重伤。好在因不明李团虚实,敌城内步兵一时也不敢轻易出城攻击,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

谁退下来就枪毙谁

李团所隶属的旅部驻于河西芙蓉岭附近。得知战斗情况,旅长杨干才怕李团吃亏,遂令该团当晚撤出阵地,过河与旅部取得联系。

李团一过河,杨伯涵营便奉命在河边的陆家埂建立阵地,面向巢县进行守备。敌人果然追来了,在炮火掩护下,约三四百名日本兵乘着橡皮艇渡河登岸并向杨营阵地发动进攻。

杨营的七、八连在一线进行阻击,这两个连配备的都是旧式步枪,七连是旧式俄造步枪,八连是旧式双筒步枪,凡旧式步枪最怕临时出故障卡壳,所幸当天它们的状态都不错,即便枪管打得发红,放在水里浸一下拿起来还照样可以打。两连打得也都很顽强,七连排长李敦成端着轻机枪射击,打得兴起,忍不住站起身立射,不幸暴露目标而中弹阵亡。

当天杨营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第二天,步枪子弹不够了,营部副官王愚哲赶到团指挥所请求补充子弹,当他走到团指附近鞍部位置时,敌机枪手对他进行了三发点射,子弹就落在离他足尖半寸的地方!王愚哲极为机警,听到枪响,忙卧倒在地,旁边正好有一丛黄荆可供遮蔽,这才幸免于难。

得到补充子弹后,杨营继续应战。这样一连坚持了三昼夜,敌人始终拿不下杨营阵地,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于第四天拂晓前主动撤回了河对岸。

杨营在清扫战场时,捡到许多方格皮背包、机枪弹匣、通信器材、炊事器具等。据当地老乡讲,这次战斗敌人伤亡达百余人,所有伤亡人员在敌人未撤退前就被用橡皮艇运过了河。

在急于收复失地心情的支配下,杨森不肯罢休,在他的指挥下,守护淮南铁路的杨汉域师也利用浮桥渡过运潮河,向巢县日军发动袭击。当杨师到达巢县附近时,当地一个老百姓提供情报,说巢县城墙上有一个洞,洞口还不小,扛着机枪都可以通过。根据这一情报,师部决定组织两个营的突击队,于深夜潜入城内袭击敌人。

巢县城下有一条护城河,因为来不及准备,工兵连搭的浮桥还没有全部完工,为了抢时间,工兵连长彭世昌亲自带头,和工兵们扛着浮桥跳下水,等于让突击队踩在肩膀上过了河。突击队一过河即由城墙洞钻进城,接着他们将城门大开,以便袭击完成后能尽快撤退。

时值天气炎热,城内日军怕热,晚上一个个地跑到街上纳凉,此时睡得正香。突击队立即大开杀戒,一下子打死了约两百多敌人,有的日本兵睡梦中就被干掉了,临死都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日军残部退至巢县城内卧牛山等高地继续顽抗,杨师向高地反复冲锋十余次都未能得手。看来前半段进展顺利主要还是源于“奇袭”二字,到了面对面攻防,尤其是仰攻,难度就大了。杨森获悉后,欲邀驻合肥的友军夹攻,以求全歼残敌,不料日军很快就占领了合肥,并且随后便派兵向巢县大举增援。

杨师被迫于拂晓前撤出巢县城,向巢湖南面撤退。敌人在后面紧追不舍,杨师因此受到一定损失,营长张运辉不幸牺牲。

事实上,当时日军在淮南的大本营设在蚌埠,巢湖在日军大本营的可出击范围之内,杨汉域师即使占领巢县也不易守住。合肥失陷,更是影响和动摇了淮南战场的警戒线,直接威胁到了安庆的安全。

不久,日军坂井支队即从合肥沿公路南进,直逼安庆。从合肥到安庆,大、小关是主要防守据点,大、小关有失,安庆便成了死城,杨森忙将杨汉忠师调至大、小关拒敌。

1938年6月10日,坂井支队投入兵力三千多人,在山炮的辅助射击下,向海亭、驿军铺一线发动进攻,整个战线长达四十里。次日,一线敌人的兵力又增至七千人,且有多达九架飞机低飞助战,对杨师阵地进行俯冲扫射和轰炸。

经过一天多时间的血战,杨师阵地虽未有失,但所部伤亡遍野,战斗兵牺牲殆尽。师长杨汉忠向杨森报告:“大关附近激战惨烈,已无法死守。”杨森在电话中下令:“谁退下来就枪毙谁!”

杨汉忠撂下电话后,便将炊事兵,勤务兵全部集中起来,用于补充第一线,继续死守大、小关。当天,杨森也亲自赶到大、小关督战。在那里,他看到杨师已死伤了三千多人,但是官兵至死也不肯退后一步,确实已经竭尽全力。

大、小关决战的同时,敌人在水路并没闲着,杨森在江面敷设的水雷,不是被打捞就是被破坏,两岸修筑的工事也多被敌重炮所摧毁。

6月12日,日军台湾旅团及海军陆战队相继在安庆附近登陆,安庆已三面受敌。此时杨森军的主力都已北调作战,能用于守安庆的,不过正规军四个连,再加上城里的守备队和警察。

安庆无论如何守不住了,在请示统帅部并得到同意后,杨森下令放弃大、小关和安庆,于晚上12点全军撤退。

南京沦陷前,守军撤得乱七八糟,原因之一是守城部队皆非主帅唐生智的亲兵,关键时候大多不服从指挥。二十军皆系杨森嫡系,他让怎样就得怎样,说好12点撤,没人敢提前一分钟走人,因此尽管在放弃大、小关后,安庆实已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但整个撤退过程仍然能做到有条不紊。

杨森将四个连设于山上,尽力抵抗,以掩护安庆市民撤退,他本人在安庆市里巡视一周,确认市民全部都已撤离,方才告别江城。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