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精明的吕不韦,为何最后会落得饮鸩自尽的下场?

大陈说书人 2024-11-26 11:28:12

吕不韦精明了一世,他辅佐秦昭襄王,成了权倾朝野的国相。但在嬴政掌权后,却被清算,最终饮下毒酒。而他落得如此下场,是自己逼死了自己。

在嬴政的权威下,吕不韦选择饮下毒酒,也是发挥了他的商人天赋。商人的本能是逐利,但是当无利可图,甚至将要面对亏损时,让损失最小化,才是正当选择。而吕不韦所做的,正是牺牲自己,保全家族。

对于嬴政一家来说,吕不韦是居功至伟的。他带着秦庄襄王回国,又辅佐他登上了王位。而后,又在嬴政的时代里发光,执掌大权十二年。

不管结局如何,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吕不韦能执掌大权,就是运气与实力的证明。但是,不管是什么人,走的是哪条路,都会有一个尽头。而很不幸,吕不韦的所作所为,将这个终点提前了。

吕不韦最先作的死,就是勾连了赵姬。在中国古代后宫中,妃子们一般是远离朝政的。但也有些个例,比如说吕雉、武则天,她们主动追求权力。而还有一些人,是被迫卷入了旋涡中,比如说秦始皇之母,赵姬。

作为投资秦昭襄王的筹码,赵姬对吕不韦而言,确实是立了大功。但同时,也埋下了一颗雷。理论上来说,这颗雷是不会爆的。但问题在于,吕不韦自己点上了火。

在最开始,吕不韦是与赵姬通奸。后来,嬴政掌了大权,他怕事情败露,被嬴政治罪。于是,吕不韦找来嫪毐,将他献给了赵姬。

对于吕不韦而言,嫪毐就是个男宠,是他给赵姬的献礼。但是对于赵姬而言,嫪毐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人们常说“一个人可以蠢,也可以坏,但是决不能又蠢又坏。”很显然,赵姬就是又蠢又坏的人。

因为宠爱嫪毐,所以赵姬给了他富贵。这很合理,就算是一个宠物,只要喜欢,也会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谁也想不到,赵姬竟然昏了头,允许嫪毐干涉朝政。

在当时,赵姬封嫪毐为长信侯,将太原郡作为他的封地。而在朝政方面,则是“事无大小,皆决于毐”。以至于,秦国政坛三足鼎立。嬴政、吕不韦,以及嫪毐代表着的太后。

对于秦始皇,我们评价他是“千古一帝”。而身为皇帝,绝对不会容忍,有人分享自己的权力,更不会容忍,有人想要坐到自己头上。如果有人要这么做,那等待他们的,要么是篡位登基,要么是死亡。

很显然,嫪毐没篡位的能力。所以,公元前238年,23岁的嬴政加冠。秦法规定,加冠后,秦王可收归权利,全面执掌王权。

赵姬、吕不韦还好说,毕竟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国相,就算被收了权力,也没太大影响。但是,嫪毐慌了。权力一旦被收走,就意味着他又会变回男宠。

登上了权力的高峰,就接受不了跌回谷底。所以,嫪毐打算临死反扑。他假借秦王、太后玉玺,调动军队,意图击杀嬴政。

而嬴政的应对也很果断,嫪毐不是吕不韦献上的吗?那就让吕不韦去平定。于是,吕不韦奉旨讨贼,活捉了嫪毐。

于是,嫪毐被车裂,并诛三族。他与太后所生的儿子,也一并被杀。此后,赵姬被迁往雍地,将其监管了起来。

嬴政的这一系列操作,证明了他的政治能力。对于秦国而言,有这样一位君主,绝对事件好事。但是对于吕不韦而言,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因为对吕不韦来说,若是秦王平庸,那他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若是稍有才能,他也能全身而退。可是,现在的嬴政如猛虎出山,正是磨牙吮血的时候。吕不韦稍有不慎,便是满门抄斩。

在嫪毐被杀后,事情也查到了吕不韦身上。没办法,谁让嫪毐是他送进来的。所以,嬴政撤了他的国相,将其赶回了封地河南。

不幸中的万幸,在吕不韦被撤职后,没有下手杀了他。大概,是因为吕不韦乃是老臣,不太好下手。

而且,无论是功劳还是能力,秦国上上下下,都认可这位国相。在吕不韦治政期间,为秦国开疆拓土,还给六国造成了沉重打击。不单是吕不韦,他手下的门客,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而且,在人才招揽这方面,吕不韦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有战国四公子,他们门客如云,人才众多。而吕不韦自认是君子,在门客这方面却比不过他们,自然是不满的。所以,他也加入了这场人才竞争。

很显然,成效相当显著。根据记载,吕不韦有三千门客,都是人中豪杰。比如甘罗,再比如后来的李斯,都是吕不韦招揽来的。

而在这些门客的帮助下,吕不韦编成了《吕氏春秋》。在文学上,这本书是杂家巅峰之作,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而在当时,吕不韦在咸阳城前悬赏,有能改一字者,赏千金。在当时,吕不韦还是国相,正是权倾朝野的时候。就算有人能改,也没那个胆子说。

吕不韦干了这么多事,朝野上下都念他的好。所以,即便嬴政大权在握,也不好下手杀了他。所以,就让他回到封地,让他安享晚年。当然,前提是他安分点。

但可惜,吕不韦即便是回家养老,照样不消停。在他的府上,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别国的人,想要聘请吕不韦任国相。好家伙,这是生怕嬴政不杀他。

果然,即便是将其赶回封地,嬴政也派人监视着他。在得知这些消息后,嬴政也没说什么,只是挥笔写了封信,派人送给吕不韦。

信中只有一句话,“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就这三十个字,轻飘飘的一张纸,抹去了吕不韦一生的功绩。同时,也斩断了他与秦国,与嬴政之间的关系。

对于吕不韦而言,这简直是五雷轰顶。要知道,两朝老臣、秦王仲父两个身份,就是他手里的保命符。而现在,嬴政一封信,将他的保命符撕的粉碎。可以说,此时此刻,吕不韦已经被判了死刑。

当吕不韦读到这封信时,心中大概也有不满,也有怨愤。但是,就算再怎么不满,他也无力反抗。要知道,他已经被贬为庶人,身边也没有死士。就算想反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史记》中记载,在读完这封信后,吕不韦担心被诛族,所以选择了自尽,给自己一个体面的结局。

在吕不韦死后,朝廷没有安排国葬。他的门客于心不忍,就找来一群人,给他办了个隆重的葬礼。

但没想到,嬴政下令,重罚这些门客。凡是吕不韦的门客,不论是否参加葬礼,统统被流放。而手中掌握权力的,被贬为罪犯。

嬴政下手这么狠,一是憎恨吕不韦。毕竟在他加冠前,吕不韦这个权臣,才是朝中的核心。

权威旁落,自然心有不满。

二来,也是担心有人借势而起,继承吕不韦的势力。要知道,吕不韦那些门客,可都不是普通人。若是有人集结了他们,也是不可小觑的势力。

吕不韦饮下毒酒,在死后,连葬礼都是门客举办的。生前有多么得意,死了就有多么的凄凉。

虽然是这个下场,但是在当时,摆在吕不韦面前的路,下场最好的就是这个了。

吕不韦选择自尽,是选择了损失最小的。自尽,总比被车裂好,总比被逼得无路可退,最后被判处诛族要好。

事实上,在吕不韦担任国相,权倾朝野之后,等着他的只会是死亡。毕竟,当时的国君是嬴政,这位千古一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敌人,即便对方无力反抗。

只是,他没想到,嬴政的手腕这么硬,下手速度这么快,甚至让他没办法反抗。

而按照吕不韦的性格,就算是回家养老,也不会甘心隐居。所以,就算嬴政心软,打算放他一马,也会因为吕不韦的行为,再度起了杀心。

吕不韦这个人,和那些政治家不一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商人的本质是逐利,而特点则是贪婪。

所以,吕不韦知道怎么获得权力,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商人逐利的本质,只会让他继续扩大权力。而到了最后,吊死他的,也是“权力”这根绳索。

春秋战国到秦朝,政治是逐渐专政的。但可惜,吕不韦没看到,又或者,是他看到了,但是仍想奋力一搏。

无论如何,吕不韦长期侵占君权,就是在作死。嫪毐这颗雷,是吕不韦亲手埋下的。但在此之前,吕不韦早就踩上地雷了。

从秦昭襄王时,吕不韦就掌握了大权。后来,嬴政十三岁即位,一直在盯着吕不韦。这么多年来,吕不韦的能力、野心与威胁,嬴政看的清清楚楚。

如果说,吕不韦主动交上去权力,自己回家养老。或者在被贬后,安心闭门思过,也许他还有生机。所以说,吕不韦的死,是自己逼死了自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