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铸币时多加个字,便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让所有贪官无所遁形

幻想之海的航者 2024-12-30 14:26:24

公元1368年,朱元璋开国大明,建元洪武,日月重开汉家天,将这纷纷乱世重新一统,开启了明朝的统治。

这位洪武大帝的出身,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那也是最底层的一位了,也许是曾经卑微的经历,让朱元璋对于官员有了一种天生的怀疑甚至仇视,哪怕大明所有的官都是为他服务的,他依旧看这些官员有着滤镜。

元朝的官和我大明的官不都是官吗?

是官怎么会有不贪的呢?

我小时候被你们那么欺负,难道我会忘了吗?

带着这种先天的心理滤镜,这些官员们也在洪武朝迎来了他们最为“艰苦且危险”的生活,甚至哪怕是一枚小小的铜钱,咱朱皇上也要和他们锱铢必较,并且通过一个“阳谋”,朱元璋便将货币系统内的贪官无计可施。

以前在铜钱上贪污我不知道,但是现在我可是有办法了哦,不要让我知道哦,不然至少喜提“剥皮揎草大礼包”哦。

辛苦半生,咱终于造出了自己的钱

在古代一个新的朝代建立所需要更改创立的东西那绝对少不了,不是光简单的发个通知告诉大家改朝换代了就行了的,国号、年号、历法、建制以及各类社会名称,甚至文字避讳都要考虑到,货币钱制自然更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开创明朝之后,制钱也就成了他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情。

在此之前,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所流通的铜钱因为外形都是圆形的,所以也叫作“元宝”,加上年号就是这种铜钱的名称了,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也承袭了这个规则。

例如目前公开的唯一一枚西夏铜钱,就是叫作“贞观元宝”,这是因为当时西夏皇帝李乾顺的年号也叫贞观,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却没什么关系。

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在位时下令所制造的铜钱就应该叫洪武元宝了,但因为他自己的名字里有一个“元”字,而他推翻的朝代也是叫元朝,更何况当时元朝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所以在这多重避讳考虑之下,朱元璋便规定以后钱都不准叫元宝了,那叫什么呢?

钱都是用来买东西的,是要流通的,那就叫通宝吧。

就这样,朱皇上的钱——“洪武通宝”就有了,并且按照各部分工来说,朱元璋把铸造钱币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在南京工部设立了“宝源局”,统筹铸造钱币,各地也有“铸币厂分厂”,名叫“宝泉局”。

中央铸币厂和地方铸币厂都有了,模板也都下发下去了,那就拉开机器开造吧。

在第一批“洪武通宝”问世之后,看着这由自己建立的朝代第一批铸造的钱币,朱元璋心里那绝对是激动万分啊,握着这满满一把铜钱,不知他的思绪是否会回到童年的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如果当时有这么一把铜钱的话,他的父母可能根本不会饿死,世上也不会有这么一个洪武大帝朱元璋,而是会多一个耕种农户朱重八。

这不是简单的一枚钱,这是他的来时路。

在洪武通宝投入民间进行流通之后,朱元璋觉得自己一定会治理出一个盛世,但到了第二年他在看到了户部的“财报”之后,却是眉头一皱。

好啊,朕治下的大明可真是好啊,不过一年时间,竟然能够凭空“创造”这么多财富,看来朕真得向列位臣工贺喜了啊。

钱里扣铜,舍不得抓的老干部

一个国家的“财报”,能够透露出来什么信息呢,最起码一点,那就是能知道这个国家有多少钱。

朱元璋铸洪武通宝初期,因为铜矿稀少,所以哪怕把以前的废钱和一些铜器拿来回炉重造,每年也不过产出铜钱十九万贯。

也就是说哪怕明朝此时生产力直接逆天,每年产出一千万贯的“GDP”,其货币价值体现也就是十九万贯,可能会导致每枚铜钱的购买力上升,钱更值钱,但绝对不会出现钱的数量变多的情况。

但朱元璋看到的“财报”,上面表达出的大明有多少钱呢?

至少是原本计划钱币的两三倍。

多出来的钱是哪来的?

在拿到了一些民间流通的铜钱之后,朱元璋瞬间知晓了其中的玄机,同时心中也顿时升起了一份杀机。

“洪武通宝”按照规定,有五种面值,分别为一钱、两钱、三钱、五钱和一两,并且因为此时的铜产量稀少,所以这些钱也不是完全的由铜打造,而是铜加上铅以及一些其他金属的“铜铅合金”。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不管什么面值,不管哪个省铸币厂,一枚铜钱的铜铅比例一定是铜的含量多于铅的,毕竟大明铸造的是铜钱,不是“铅钱”。

可现在朱元璋拿在手里的铜钱,色泽发黑,质地偏软,碰撞声音不清脆,这分明就是铅的含量高于铜,是在把咱老朱当傻子糊弄!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钱流传到了市场上,不仅会影响到民间贸易流通,更是在打他老朱的脸。

何况在铸币时,中央提供给各个铸币厂的材料肯定都是有多的。

例如规定浙江铸币厂要造一万枚铜钱,那给的材料会是一万零五百枚到一万一千枚,毕竟铸造过程中可能会有损耗,这一点老朱也是理解的,可能会有贪官多报损耗老朱也是能够想到,也是能够忍下来的。

但现在这群贪官不仅是把损耗部分给贪了,竟然还要在应该交付的钱里面吃一口,这可就触及到了老朱的底线了。

依照朱元璋的脾气,出现这种事情,开始负责此事的工部尚书肯定是第一个被问责的,甚至是第一个要被拿来开刀的,但现在的工部尚书,老朱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此时工部尚书名叫单安仁,他是明朝第一个工部尚书,和朱元璋还是老乡,当初也是造反出身,在朱元璋刚打下南京时便带着部众前来投靠,属于“带资进组”的元老,并且还十分清廉,身为正部级官员,上朝连马车都坐不起。

这么一个老乡、老功臣、又清廉,又没野心威胁不到自己,这是保命“buff”叠的高高的,朱元璋也没有过于难为他,单安仁也是懂事,声称自己年老体弱,请求致仕归养。

朱元璋答应了他的请求,还赏给他三千亩良田,七十头牛,每年都能拿原来尚书的一半工资当养老金。

既然问题不是出在中央,那就是出在地方的铸币厂了,那么应该怎么查呢?

朱元璋这个没怎么读过书的泥腿子皇帝,展现出了他独有的智慧。

钱上有你们的名字了,要小心哦

洪武二年(1369年),一批新的铸币模具下发到了各个省份的铸币厂内,这些模具和以前的模具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每个铜钱的背面,加上了每个铸币厂所在省份的简称。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古代的铜钱、银子,一切可以当做硬通货币流通的东西,都不是像今天的纸币一样只起代表作用,那也绝对都是硬通货,本身就有价值。

就像是铜钱,里面真的是有铜的,理论上来讲哪怕是一枚汉代的铜钱,也是可以用来在明代换东西的。

这也就导致了一旦出现“假币”,那么朔源问题就很难解决。

你说这枚铜钱里含铜量少,是湖北铸币厂生产的,那么证据呢?大家都生产的一样铜钱,湖北铸币厂喊它,它答应吗?

朱元璋则是在根源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就是一个区分问题,那太好说了,我就把名字给你写上面,反正我一共也就设立了背京(应天)、北平、鄂(湖北)、浙(浙江)、济(山东)、桂(广西)、福(福建)、豫(河南)、广(广东)这九个地方的铸币厂,多造九套新的模具不就解决了。

以后再发现了有不合格的铜钱,铅含量比铜多的铜钱,那就直接翻背面看看这枚铜钱是哪个铸币厂生产的,直接去拿人问罪,朔源问题解决了,侦查效率提高了,铜钱贪污没有了,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难过的只有一些贪官。

朱元璋高兴啊,咱就是要让贪官难过,甚至还要让他们“没有头脑”去难过,再苦一苦贪官吧,美名我来担。

至于会有人想要铤而走险,假造模具来蒙混过关,例如山东的铸币厂不在铜钱背后印“济”字,反而是印了一个“福”字,这该怎么办呢?

朋友,知道对于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朝廷来说,私造铸币模板代表着什么吗?

罪同谋反!

汉代“七国之乱”中央朝廷最大的失误就是铸币权下放,让汉朝处于了“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的境地,最先挑头的吴王刘濞,他就是靠着私自开采铜矿铸钱有了对抗中央的资本,五星经济学家桑弘羊更是评价说道,你都让人家自己造钱了,那你还怎么限制人家呢?人家都能自己造钱了,那么“不反本何为”。

如果朱元璋真的发现了哪个铸币厂胆敢私造模板来铸钱,那么老朱的眼睛肯定会瞬间明亮了起来。

好好好,这么玩儿是吧。

本来可能死你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你非要“九族消消乐”。

本来可能只是御史台弹劾、刑部官差拿人的工作,你非要兵部、京军四十八卫出动。

本来可能还会有人给人说说“罪不至死”的求情,你非要弄的自己满朝文武避之不及,求你别来沾边。

没有哪个贪官胆敢这么做的,毕竟贪官也只是求财,而不是求死。

所以说朱元璋在铜钱加字的决策,让想要贪墨铸钱材料的贪官们投鼠忌器,但朱皇上在禁绝贪官方面,却远远不止这些,势必要将一切火苗掐灭在摇篮中。

空账本上盖印章,反了你们!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在审查户部收缴的各地税费账册时,发现竟然有几页空白的,但这几页的边缘依旧有着印章的痕迹。

空白账册为什么会有印章?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结果却查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大案。

在当时虽然有钱,但民间收缴赋税大多也是通过粮食、布匹等实物来实现,近一些的浙江、江苏等地还好说,云南、四川、陕西等地上缴给中央一次赋税却是一路辛苦,一次走上个大半年都是常有的事。

这一路上也需要人吃马嚼,粮食等实物出现损耗和账本对不上也是常有的事,到时候也不能说让人再回去补充吧,于是在送粮队伍出发前,当地主官便会给队伍一个盖好印章的账本,到了南京依照此时的粮食数量写上就行。

这种做法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一直以来都没人深究此事。

朱元璋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却是大怒,这不是摆明了助长贪污之风吗,万一送粮队伍损耗了一百斤却写五百斤,那又有谁能够证明此事,更何况今天你们敢在空白账本上盖章,明天你们敢在什么上面盖章我想都不敢想啊。

气头上的老朱当即下令,所有涉及此事的各省掌印主官全部处死,掌印副官杖责一百,全部充军,明知此事却隐瞒不报的户部、御史台等官员全部清查,轻则罚俸、重则下狱。

一个名叫郑士利的名士因为他哥哥湖广按察使佥事郑士元被此事牵连罢官, 而上书朱元璋痛陈利弊,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四大看法,包括了账本上的是“骑缝章”,单纯的一两页根本没用;每年赋税的数量户部心里也有数,不会出现差的离谱还不管不问的情况;国家应该依法治国,法律对空印这种行为根本没规定,不能皇帝说怎么罚就怎么罚;现在被处罚的官员都是千辛万苦走出来的,不能因为这种事情就直接杀了。

郑士利的这篇上书绝对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但不好意思,咱朱皇上选择性不识字,写的什么看不懂,反而是就爱拷打你这种文化人。

于是朱元璋下令抓了郑士利,严刑拷打看看他有没有幕后主使,郑士利却非常有风骨:你就说我说的对不对吧,我是不是真的为国家考虑吧,其实我也早就想到我会死了,哪里还用得着别人为我主谋。

顾吾书足用否耳。吾业为国家言事,自分必死,谁为我谋?——《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看到这的确就是一个书呆子楞头往前冲,而不是什么有预谋的政治事件,朱元璋也懒得跟他较劲了,下令郑士利流放海南。

他不是为他哥哥鸣不平吗?看来他哥哥是不满意自己只被罢官了啊,那郑士元流放广西,让他哥俩当好这对难兄难弟吧。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待贪腐的态度,绝对是宁枉勿纵,矫枉必须过正,哪怕让官员生活痛苦,也不能让百姓碰到贪官。

这也就导致了整个洪武朝的官员几乎是全历史待遇最低、风险最高,很多官员早上上朝都要和家人一一告别,晚上回家要热烈庆祝又活了一天。

这样的高压反腐,自然是让一众贪官们战战兢兢,也体现出了朱元璋治贪的一种刚柔并济的政治智慧。

参考文献:

大明王朝的货币春秋——汪海岚、周天《美成在久》 .2018 (06)

明洪武朝财政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杨涵.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明代货币法制研究——贺文洁

洪武通宝——头条百科

1 阅读: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