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方面的话题热度很高,除了昨天文章聊到的,老川宣布成立史无前例的5000亿美刀AI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星际之门”,前两天梁文峰受邀参加总理座谈会并发言,也引起了很多人讨论。

这梁文峰是谁呢?他创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2015年成立的幻方量化,现在已经是国内私募巨头,另一家是去年才新创的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
他去这个座谈会,很明显不是去讲量化,而是去讲AI的。DeepSeek这几天刚推出的推理大模型,让OpenAI都有点坐不住了。我看了一圈海外AI学界和产业界对它的评价,相当高。

国内AI大模型的反攻速度,可能让国人自己都很吃惊。现在反过头来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一些投资者就已经嗅到了变化,杀入了几个可能率先迎来业绩拐点的AI+赛道,比如金融科技、机器人。
据wind一致性预测,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成分上市公司,在2024年都还可能处于亏损状况,而从今年开始,营收增长将同比转正,归母净利润也可能实现超过30%的增长。
从去年11月1日到今年1月21日,挂钩中证机器人指数、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ETF(562500),场内流通份额从14.76亿份暴增到65.73亿份,增幅达345%;流通规模则从10.29亿元飙涨到54.55亿元,大增430%。今天又一度大涨快3个点。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2.1.24~2025.1.21)
所谓“机器人”,就是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自动化机器。它能不能打开更大的应用市场,既取决于传感器、控制器等核心硬件,也受制于AI模型、机器学习等软件的水平。如今这几块都在取得突破,资金进场就顺理成章了。
今年A股能做的主线并不多,基本是沿着“哑铃策略”的思路。一端是红利,这是出于防御需求。当然最近红利指数普遍回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煤炭板块表现太差,拖累了红利,但从全年来看,还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现在鼓励险资进场,红利就是这帮资金的菜。
另一端就是AI+,典型的就是像机器人这样的产业。一方面,产业自己在走向成熟,国内政策也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结构转型,国外形势更是在倒逼我们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