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更难?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研究:极端“水旱”天气或更频发

人猿奇妙宇宙 2025-01-20 16:22:46
引言

全国大部分地区艳阳高照,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5℃,20℃以上,很多人在说,今年冬天是在过春天。

眼看“暖冬”就要实现,暖洋洋到过年了,突然传来消息,大寒潮形势基本确定,大范围雨雪过年前酝酿!最新气候超算研究显示,2025年春节前气候注定不平静,全国直接切换到“速冻”模式概率急增,春节前要冷了,那么过了春节又会怎样呢?

开年气候“乱炖”

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24日至27日间,寒潮将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气温可能陡降12℃,空气流动速度造成4-6级大风,体感温度直线下降。长江中下游冷暖空气激烈碰撞,可能引发雨雪混合天气。而华北平原以降温、大雪、大风为主。

这一波寒潮,背后始作俑者是北极涡旋的破裂,助推使者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的蓄力,两股力量共同南下,与我国西风带主导的冬季相对温暖空气激烈碰撞,不但温度骤降产生,还可能带来冰冻雨雪灾害。

2024年很难,全球升温原因新说法

2024年全年气候怎样,估计大家开始淡忘了,2024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有人抬杠:每年都是最热的一年,不照样过来了。确实,最近十年,地球温度一年比一年高,2024年还首次打破了气温上升1.5℃的临界点,凸显了全球气温开始变得疯狂。

《2024年全球水资源监测报告》显示。与水循环有关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全球8700人死亡,400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4万亿。比如印度、中东、非洲的高温,我国的洪灾,美国的山火,飓风等等。为什么会这样,明显跟全球升温,气候循环变化有关。

长久以来,人类坚定地认为,使用化石燃料是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释放造成了温室效应,给地球覆盖了一层保暖层,地球吸收的太阳光无法得以消散,所以才让全球升温不断。但这无法解释为何近两年地球温度飙升的事实。

《科学》杂志最近一项研究认为,人类活动是次要原因,海洋上低空云层减少,才是全球变暖的关键原因。研究表明,随着两极、高原及海冰融化,地球变得更加暗淡,从而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能量,加速了全球变暖,这又导致了地球低空包括海洋云层减少甚至消失,更强烈的阳光到达地球,逐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类几乎无能为力。

2025年又是灾难性一年?

很显然,气候变化的“连锁效应”已开始显现,《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的团队通过研究指出,2025年出现“极旱极涝”的概率也在上升,在南美洲北部、亚洲和非洲南部旱灾可能会恶化,在非洲北部和欧洲等地,洪水的风险可能上升。

我国今年冬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弱,而气温偏高,2025年若气温继续上升,可以想象一下,更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会更频繁地出现,而地球温度一旦超过了某个临界点(即“热阈值”),地球生命将受到巨大威胁,届时死亡率也会大幅上升,包括人类。

最近,格陵兰岛的争论正好印证了一点,气候变化已经向北极南极蔓延,北极地区气温的升高速度几乎是全球水平的两到三倍,地球的“温度器”一旦加速融化,造成的连锁反应将是不可逆的。

今年暖冬遇大寒过后,三五天时间过后,温度又会直线上升,全年偏热的局势仍然不会有所改变,大不了拉尼娜再来袭一波,但强度和广度肯定都会大打折扣。因此,极寒是短暂的,一直热,一直热,强烈的气候波动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结语

虽然,我们不知道2025年问题有多严重,但就目前,特别是农历年前,我们要做好极端雨雪天气的防护措施,出行时防滑、防冻,确保安全。并且要预防冷暖剧烈交替,气温骤降导致的健康问题。当我们出行在外时,要有心理准备,比如航班、铁路、高速因雨雪而延误的准备。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温室排放在地球气候变化中有多大影响,但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排放仍然是我们目前保护地球家园唯一能做的。

0 阅读:1

人猿奇妙宇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