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与大国重器,是铸就国家竞争力的双引擎。复兴号CR450实现453公里时速突破,600公里磁浮系统填补高速交通技术空白,3.8万公里高铁网持续夯实自主创新体系。在轨道交通装备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节点,中车集团作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链长单位,3月26日携手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在京举办轨道交通装备科创联合体2025年工作推进大会。
由中车科技园(北京)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轨道交通装备科创协同联合体已于2024年12月正式获批。联合体以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为核心,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建立集学术交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同攻关、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创新机制,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融合”的新路径,助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美艳与中车科技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宏翔共同为联合体揭牌。中车科技园(北京)有限公司、中车福伊特传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北京人工智能学会、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等6家联合体发起成员单位代表参加发布仪式。同时,见证了6家新加入成员单位的签约仪式。

中车科技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范宏翔在主题演讲环节以《打造科创协同联合体典范 聚势推动轨道交通技术新突破》为题,系统性阐释了产业链主导、创新链赋能、服务链支撑、资金链护航、人才链驱动的全景式结构方案。

轨道交通装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探索圆桌论坛,由中车工业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中车科技创新(北京)公司、中车启航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专家代表深入探讨了在“双碳”战略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双重驱动下,如何打通产学研协调创新的“任督二脉”。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轨道交通装备科创协同联合体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这不仅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更为推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轨道交通装备科创协同联合体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路径,为构建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来源:长安街知事
记者:刘晓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