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4年成绩单交卷过半,有一家银行已经脱颖而出。这家银行就是远在西南的泸州银行。
说泸州银行是目前上市银行中“最靓的仔”,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2024年,泸州银行净利润增速高达28.31%,这一速度可谓一骑绝尘;营收增速9.20%,与江浙一带喜欢出风头的农商行相比也毫不逊色。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情况下,这家银行的净息差去年竟逆势扩大了10个基点,净息差高达2.49%,可谓另类中的另类。
在发布业绩的同时,泸州银行披露了将增发10亿股H股的“壮举”,是现有H股的1.3倍,市场能否认可这个“靓仔”的狮子大开口,尚待观察。
4月8日,泸州银行股价大涨50%,这是昙花一现,还是价值发现?
高得“离谱”的净息差
单凭净息差的成绩,泸州银行可以独步天下。这一数据是什么概念?
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24年报的22家A股上市银行中,2024年净息差较2023年全部下降,平均降幅为18.5个基点。有5家银行降幅大于等于30个基点,其中平安银行降幅最大,达51个基点。
在港股上市的内地银行平均净息差降幅为14.5个基点,多数银行降幅为10个-20个基点。
而泸州银行就是目前仅有的两家净息差上升的银行之一。另一家是九江银行,净息差上升了16个基点,但其净息差仅为1.92%,远低于泸州银行。
泸州银行的净息差2.49%是个什么水平?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2024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2%。也就是说,泸州银行的净息差竟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近100个基点,这简直令业内人士无法想象。

也许有人说,泸州银行是“酒系”银行,或许有背后大股东泸州老窖低成本存款的支持。但举出另一个例子,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许就会闭嘴,因为同属于“酒系”的宜宾银行,背后有实力更加强大的五粮液支持,宜宾银行去年净息差降幅高达47个基点,是港股上市银行中净息差下降最多的银行。
同样是“酒系”银行,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实际上,泸州银行净息差的扩大,并不是因为背后的“好爸爸”。
财经众议院注意到,2024年泸州银行存款付息率、负债成本同比分别减少33个、30个基点,成为净息差上升的主要原因。
泸州银行在媒体采访时表示,该行始终将“稳步降低负债成本”作为重要战略部署。2024年多措并举压降负债成本,结合市场环境和业务实际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大力拓展低成本存款业务。
该行通过实施“产品+服务”战略推动个人存款业务发展,深耕本地,截至2024年末,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7.47万户,至147.71万户,户均存款从4.83万元提升至5.4万元,客户数量与质量稳定提升,个人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在资产端,该行高度重视资产结构优化,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贷款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在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因素下,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同比上升。
负债与资产端同时发力,泸州银行2024年净息差增加10个基点,至2.49%,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泸州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4.3亿元,是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多项单科成绩优异
银行财报的“水很深”,部分数据可以“做”出来。但是,如果是“做”出来的数据,必然顾此失彼,露出马脚。泸州银行的单科成绩,也堪称优异。
除了营收净利数据之外,2024年底泸州银行不良率为1.19%,比2023年底的1.35%下降了16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为435.19%,比2023年底的372.42%上升了63个基点。
赚到了钱,泸州银行的分红也堪称大方,每股分得0.12元,分红率约为27%,尽管低于30%,但也算没有亏待投资者。
就是在这样的分红率之下,泸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还提升了,2024年底为13.12%,比2023年底的12.74%上升了38个基点。

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泸州银行的高管团队也可以大大方方涨薪。董事长游江的年薪由178.1万涨到了186.2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出身监管系统的掌门人,今年才51岁。
泸州银行的员工薪酬也相对较高,2024年人工成本为8.96亿元,员工总数为1,598人(含劳务派遣人员),人均成本为56万。这样包含劳务派遣人员的平均薪酬,即使放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或者放在头部股份行(招商银行人均薪酬约为59万),也算是较高水平。
交出亮丽成绩单的同时,泸州银行又公布了一项堪称难度极大的股票非公开增发。将要增发10亿股新H股。
10亿股对于泸州银行是什么概念?泸州银行目前仅有7.53亿股的H股,总股本为27.18亿股,此次增发的10亿股相当于现有已发行H股的132.78%。
泸州银行自上市以来长期破净,股价长期徘徊在2.2港元附近,仅是每股净资产的0.6倍左右,而且经常出现0成交。不过,4月8日股价大涨50%至3.5港元,这样的走势极为罕见。在4月1日,泸州银行也曾在盘中一度大涨60%冲到3.6港元,但迅速被打回原形。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在港上市的内地城商行交易稀少,少量资金就可让股价暴涨暴跌。
在港上市的内地城商行大多破净,再融资功能基本丧失,泸州银行敢于打破这种循环,能否成功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