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翻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机器翻译技术已超越许多初级译员,但行业内仍普遍存在人工管理和数据化不足的问题。同时,客户对于大模型、AGI等先进技术的认知已日益成熟,而翻译企业还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翻译行业的代表等近千人参加此次会议。传神语联作为国内领先的语言服务企业受邀出席大会,并在“翻译展现多元中华文明”“语言服务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翻译行业优秀成果推介会”等多场论坛上,深入探讨“大模型时代下,语言服务从业者如何通过‘与AI孪生共生’来实现保值与升级”等重要课题,同时展现了他们为个人、企业、行业带来的全新数智化方案。
当人机共译成趋势,译员开始升级为语言工程师
2017年,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就曾提出过“人机共译”的概念。据译协年会公布的最新《2024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翻译企业有半数以上的项目采用了机器翻译,巧妙地验证了何恩培当年的判断。
在本次译协年会上,何恩培发表主题演讲,并指出:“大模型时代下,译员正在升级为语言工程师,正在被AI从文字搬运、信息搬运、知识搬运、经验搬运、逻辑搬运中逐步解放出来。”可以说,AI的介入不仅提升了翻译效率,更推动了语言服务行业的整体升级。在此过程中,传神语联正在帮助所有的语言服务从业人员适应新的技术环境,“搬运性”的基础劳动形态中解脱,以便其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新和战略性工作。
首先是传神语联推出了自主研发的“Twinslator”工具。它通过学习译员的翻译过程和结果,为译员打造了一个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Copilot,即通过智能工具的应用、与AI的深度交互以及生成译员自己的“数字孪生”。Twinslator不仅能提高翻译的效率,还使得译员能够更加专注于翻译的核心任务。这种工作模式的革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翻译速度:通过生成译员的“数字孪生”,Twinslator能够快速生成翻译草稿,使译员能够以3-10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完成翻译任务。
减少编辑工作:由于AI助手生成的翻译与译员的风格高度一致,译员需要修改的地方大幅减少,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编辑和校对时间。
降低查证频率:Twinslator内置的术语库和知识库为译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减少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查找专业术语和背景资料的次数。
可以说,Twinslator革新了译员的工作模式,使译员能够“少看”“少改”“少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和策略性的工作中。
此外,传神语联旗下的语联网开放平台3.0,还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了行业共识信用体系和保护译员的翻译成果。通过区块链技术,译员的行为数据被完整、准确、公正地记录,形成了译员的“数字画像”。这不仅提高了行业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了辨识成本,还确保了译员的智慧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确权后的翻译成果,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的价值化,还能为译员带来额外的收益,从而避免了行业内“良币驱逐恶币”的现象。
尽管AI可能完成大部分简单的翻译需求,但它无法替代那些需要细腻、多元和充满人类特质的复杂沟通及专业化服务。因此传神语联始终认为,译员的角色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只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通过“深度专业化”和“孪生自己”便能够在人机共译模式中实现价值增值。
客户认知升级加剧“不可能三角” ,翻译公司如何把握转型机遇?
在翻译行业,一个类似于国际金融理论中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困境长期存在:高质量、快速和低成本的翻译服务往往难以同时实现。然而层出不穷的AI技术让客户重新审视原有的翻译体验,正如何恩培在译协年会上谈到“任何一个人获取外语知识,已经从过去‘依赖翻译’变成‘通过大模型’直接‘跨过翻译’获得。”如今,不论是翻译公司还是其客户,都在追求与传统翻译模式同等质量、更低成本、更短周期的新模式。
为应对这一挑战,传神语联推出语联网开放平台3.0,力求打破“不可能三角”的限制。通过这一平台,传神语联为翻译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以把握转型的机遇。
产能与服务的升级
通过“产能输出”“产品代理”和“服务产品”,传神语联助力翻译公司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多元化业务发展。这不仅有助于翻译公司开拓新市场,还能通过转型升级,将成本中心转变为资产和能力中心,推动翻译企业数智化进程,迈向大模型时代。
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
对于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翻译公司,传神语联鼓励联合创新,共同开发面向特定市场的“不可能三角”最优解,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并更好地服务行业。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翻译公司在语联网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核心技术产品的推出
除了产能和服务的升级,传神语联还推出了基于任度大模型的三项核心技术产品:多语知识中心“EMKC”、分级质量翻译能力接口“API”(DOT、TwinsMT)以及一站式翻译交付平台“TwinsLSP”。
“EMKC”能够满足终端客户从整体外包向场景嵌入的翻译需求转变,同时满足对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它具备本地化部署能力,支持多语种、多模态、多功能的数据和文档处理,提升企业员工处理多语信息的效率。
“API”产品则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帮助翻译公司通过技术实现嵌入式服务,提升翻译生产效率。其中,“DOT”实现了高质量、快速、低成本的翻译服务,“TwinsMT”则是基于自研多语大模型的翻译引擎矩阵,助力翻译公司构建自有翻译引擎并实现语言资产变现。
“TwinsLSP”专注于翻译公司业务场景赋能,利用大模型技术,帮助翻译公司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升级为以AI为主的数字化、智能化模式。通过持续学习译员的翻译结果和反馈,TwinsLSP能够将“死的”数据和知识转化为“活的”翻译引擎,提升翻译效率,并通过翻译引擎实现知识的价值转化。
语联网开放平台3.0是传神语联探索与翻译公司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为帮助翻译公司实现更高效的产能交付、更多元的业务布局,并共同创造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在这个平台上,翻译公司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成为推动行业进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力量。
企业布局“小而散” 行业因何、如何“共生”?
在翻译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普遍存在形成了一种“小而散”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民营企业在所有在营翻译企业中占比高达98.1%,而在这些企业中,员工规模不超过100人的小微企业又占据了99.7%的比例。
这种分散化的产业布局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业务扩展受限、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难以推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翻译标准的统一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构成了阻碍。
今年的译协年会,何恩培提出了两个关键的呼吁,旨在应对上述问题。首先,他强调了在大模型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语言专家在维护语言纯洁性方面的作用,以防止语言受到不当的侵蚀和变异。其次,他指出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概念和词汇的传播,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这两个呼吁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与共生,以提升翻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文化传播的效果。
传神语联创新提出的“垂直领域孪生引擎”理念,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共建垂直领域的孪生引擎,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进步,实现保值增值和共赢发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译员、翻译终端、API工具、公司和客户等元素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可以让各方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构建一个强大的垂直领域孪生引擎,提升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可见,传神语联不仅仅是市场需求的响应者,更是“语言”与“科技”融合的推动者。公司将自己定位为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何恩培认为,中文的统一标准对于文化的有效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全行业应协同建立数字传播的基础数据库,先实现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再在此基础上提高精准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翻译行业的传统边界正在被打破。传神语联凭借在语言服务行业近20年的深厚积累,结合自然语言识别、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行业产能平台“语联网”,链接了译员、技术产品者、文字排版者、编审者、翻译公司等众多行业角色。这些力量的融合,不仅推动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也为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传神语联将引领着行业向着更加协同、链接、共享的发展方向前进,开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数字化长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