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与民间风俗画的“题”与“跋”

华夏看易经 2024-07-06 19:02:36

国画,书法名作的“题”与“跋”,是书法,国画,碑文中的一个常用方法。书法中的“题”写在作品的前面的右上方,用作赠送,祝贺,留念等的题词。“跋”,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落款。

国画中的题,写在国画作品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作品后面的文字称为“跋”。国画,书法题跋可分为三类: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证、记事等。就书画题跋可分为三类:一是作者本人的题跋;二是同时期人的题跋;三是后人的题跋(作品鉴定后的定义,作品艺术性的评价)。

赵孟頫 二羊图卷

赵孟頫 二羊图卷

《金戈余晖-题枕善居藏铜戈十四品》

在当代中国画中,题跋好的作品犹如凤毛麟角,书法不佳、烂题乱题的不在少数,只落穷款、了无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然而,近些年,中国画的“大师”“名家”辈出,“创新”之作层出不穷。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题词越来越少,书卷气不断退化。当代画家为什么怯于题跋?无非缺乏文才,书法水平一般,这是题跋越来越少的问题。

题《鹤鸣九皋琴拓》

  画外之意, 题跋补之

  “中国画历史上,早期的国画作品没有题跋,连名字也不写,后人是从其文献资料,画派,皴法来确定作品是哪位画家画的”。

  察看中国美术史,北宋以前的作品多是穷款,名字藏于树石不易看到之处,完整的题跋始于北宋的文人画家,如苏轼、文同、米芾。此后,画家在作品上不仅题款,且加诗跋,“题”在前,“跋”在后。

而当时皇家画院中御用画家的作品多是“穷款”。古代画家把诗文题在画面上,使诗、书、画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中国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题《莫高窟“六字真言”碑》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题跋不仅可以补充画面的构图布局,写出画家的画外之意。题跋与绘画内容形成互补、书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了独立的国画艺术。

  中国画的“题跋”按字数长短,大致可分为三类,“长款、穷款,短款”。历代在画面上落长款的名家数不胜数,他们不仅文采惊人,书法自成一体。如王维,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技山,文征明,沈周等。

明代徐渭画的水墨写意葡萄图,画中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坐闲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置野藤中”,宣泄自己的不满之情。现代名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也都善于撰书题长款。

题张洪雷、周一新、刘朋合作《九芝献瑞天官赐福》

好的国画作品,用好的书法,题上好的诗,使画增彩不少,画龙点睛。如果画家题的是穷款,或是题跋过于直白,那就是看图识字,降低作品的艺术性。

题跋,在一幅作品中犹如“画龙点睛”。已成为一幅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意境、作品的艺术性,时代性,抒发作者情感”等。

  有的作品题穷款和藏款常常是画家有意为之,对于一些作品而言,由于画面构图、章法布局已很完美,画家不容多写,而删繁就简题写了穷款。

题《汉雁足灯全形拓》

另有一些画家,由于书法功底浅薄,文化水平欠佳,无句可题,就题了穷款。这种做法也称藏拙,说明画家有自知之明,一“穷”一“藏”之间,尚存君子之风。人有不同,当代有的画家书法很差,欠缺文采,而无自知之明,连打油诗也写不好,却敢于题写长款,画蛇添足,破坏作品艺术性;还有的画家自称为“文人画家”,自己却腹笥空空,乱题乱写,画猫不成反类犬。

题《春秋龙纹鼎全形拓》

  有的“文人画家的题跋好,并不代表他画的作品好”,但他的诗,书法写得好,弥补了画不好的缺点,题跋能起到补景的作用,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这样的作品照样是好画。

唐朝末期以后,中国画衍生出一种综合性绘画,它是由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性绘画,是文人画的成熟期。此后,就形成了“文人画”,也就是“士大夫绘画”,成为文人绘画的主流,在华夏流传至今。

在文人绘画中,与其单纯的造型能力相比,文人的诗歌、书法造诣更高,题跋和印章也就成为中国画的艺术内涵,中国画更加完美,艺术价值更高。

题《北周佛祖涅槃图》

  有无题跋 ,作品艺术价值差异巨大

  中国传统绘画分为“文人画”和“民间风俗画”。“文人画,就是文化人画的画,多数人都是秀才科举及第以上人士,题跋分量较重,能诗善词,书法,意境,笔墨功底,色彩雅致,以水墨设色为主。绘画者首先是一个文化人,在为官之余写诗,作画画,陶冶情操。如赵孟頫,董其昌,苏轼等,都是朝廷官员,江南四大才子以卖画为生,是文人画的代表,地位极高。

题《故宫旧拓西周散氏盘》

民间风俗画,画家是民间工匠,出自社会底层,文化偏低,文不能赋诗,风格以工兼写,色彩浓重,题跋多为穷款;民间工匠以手艺为生,地位极低,称为“画匠”,被“士大夫”排挤。

后来的“民间工匠”吸收了文人画的技法,笔墨、表现手法,构图,章法布局等,绘画水平提高不少。“民间风俗画”与“文人画”比,少了文人画的书香底蕴。

“民间工匠”的画风,色彩和“文人画”比形成反差。现代画家绘画与古代文人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画家继承的传统文化不是文人画,而是民间工匠的画风。比如,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上就只有作者名(落款)和作品名。缺乏文化底蕴,文化内涵并不深厚。

《快雪时晴帖》刻石拓本

  现在的很多画家名气很大,无论是写意水墨人物画,或是山水画,花鸟画。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是长款,有的是穷款,有的则连署名也没有。“民国以前的文人画上几乎都有诗词、书法和印章,“诗书画印”四者俱全,文化底蕴浑厚,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修养。

如今,穷款作品习以为常,自愿降格到“民间风俗画”以下的水平。甚至现在人们认为国画没必要学书法,皴法这几样东西照样是中国画。

有些无知的人认为,“强调绘画应该是画面的主体,而不是文化内涵,书法题跋”这样的谬论。“绘画不应该是文学的附庸品。现在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绘画到底为何物,以及它和文学的不同之处”。中国画,没有文化底蕴,就没有生命力。画中国画,要做到“书法写得好,诗词写得好,画画得好,印章刻的好”,做到“诗书画印”四绝,谈何容易,有很多人,学好一门文化艺术都是难如登天。做不到这四绝,反对“文人画”的人大有人在也就正常了。但中华文明不容亵渎。

题《四灵瓦当》

学识渊博的人认同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诗书成为很多画家的短板。很多画家只有当题跋与画面相得益彰的时候,才会考虑题写诗词的内容。

“画面是一个完美的、严谨的作品,题跋、印章处理不好就会破坏画面的效果。不能随意地加减,破坏意境。题跋应从画面整体来考虑的,有的画,题款、印章都有;有的画,只有印章,连签名都没有。当代的画家可以扬长避短,既然在传统文化上远逊前辈,就不应胡乱题词,画蛇添足。”

 “文人画”与“民间风俗画”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片面,单纯的理解为题词,不题词来区别。文人画与民间风俗画,从画风格,设色,用笔,画家的文化底蕴等都差距很大,不是一个层次。

 我认为,当今中国画的穷款与题款应具根据画家的底蕴体来决定。对于一些作品来说,如果画家的文化底蕴一般,画的作品,如写实类、纯创作类的作品,若在画面上题诗跋文,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

如果画家文化底蕴不足以作诗写词,就不必在作品上勉强题诗了。“当前诗歌界作古体诗的人较少,作得好的人更是少,现代人的古体诗与古人的作品无法比肩。画面上的题诗,题的是人生境界,文化底蕴,画家必须有古诗词修养和人文内涵。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境界,缺乏文化底蕴与生活阅历的感悟,想要写出可诵可读的诗词是不可能的”。

 主要因素是目前中国画穷款多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多画家肚子里墨水少,写不出诗词来,或者书法水平不行,有的甚至照抄唐诗宋词都出错,那还不如没有题款。二是当前有一种比较时髦的画法,就是没有传统功底、画出的画不伦不类,再题款就喘不过气来了。有些人强题,是对画面的破坏,还不如不题。国画以书法为基础,皴法为绘画功底。三是新水墨画,用草书题款比较合适,楷书,隶书不适合题款,还不如不题。

 题款 应加强古文、诗词、书法功底

  中国画家题跋水平越来越退化,是何时出现端倪的呢?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古体诗衰弱,白话文,新诗(顺口溜),简体字流行。

鲁迅曾讲过诸如“米芾山水画毫无用处”的话,把传统文化推向深渊。国人从那时起就已经出现了不重视古诗词的学习倾向。有很多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人,糟蹋了五千年的文明。把中国文化精髓搞得不伦不类。然而,由于很多国人,画家目光短浅、修养浅薄,有的画家虽然技法炉火纯青,却达不到文人画家精深的国学文化底蕴,东拼西凑的题跋更让作品多了些俗气。

  “文人”,是一个很长的、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沉淀。在这个急于求成、急于求名利的浮躁时代,更多的人是在利用“文人画”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是某种绘画技术,把“文人画”歪曲成为一个流行于表面的绘画形式。

  很多年前,当年的一些年轻人提出了‘新文人画’的说法,并主张传统文人画必须创新。而现在,有些人却是照“葫芦画瓢”,老师说怎么画他就怎么画,这里搬几块石头,那里点几个枝叶,然后再从书中找几首唐诗抄上去,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教人为画配诗的工具书。一些没有文化的人通过‘文人画’的炒作,一个个都成了‘大师’,还把作品卖出很高的价格。”当然,照抄,照搬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不是每个人都搬出高水平。

  “除了画家的修养问题,可能是时代不同了,才导致题跋水平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的文化时代是一个看图识字的时代,不是诗的时代、书法的时代。整个社会没有欣赏诗词的气氛,美术学院国画系也不同于古代画院,美院都不教授古典文学与诗词。”

  现在美术学院的国画教学中,老师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掌握技法、关注现实上,他们的作品注重心灵的感受、境界的表达、形体的塑造。对于这类作品而言,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题跋并不重要。

  有无题跋,或题跋书法的好坏,诗词内涵的深厚,往往反映着画家的文化素养。齐白石在一幅两只小鸡争夺一条蚯蚓的画中曾题“他日相呼”,意思是过去没有蚯蚓时两只小鸡亲如兄弟,亲密无间。今日两只小鸡为一条蚯蚓而争夺不休。这显然不是简单地表现小鸡的画面内容,而是超以画外地反映社会人心险恶。抗日战争期间,齐白石在以螃蟹为题材的作品中曾题“看汝横行到几时”,通过画与诗的结合,画的意境提高了一个境界。试想光画几只螃蟹,而没有题跋,画的意境就不是这样了”。

  很多学者表示,当代画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的修养,这是当下题跋少、缺乏文人气息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国粹少有传承。进入新时期,许多年轻人不认识繁体字,读不了古文,对于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对于文人画独特的发展脉络没有深入的认识。想要画好中国画的年轻画家,应该自觉从古文、古画,诗词、书法入手系统的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在题跋上也要下功夫。

题跋文化艺术的发展

宋代以前的字画作品没有题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山石后面等不醒目的地方题个名字,记录作者是谁,这叫“穷款”。“题跋(题词,落款)”,这一艺术形式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艺术形式,增加了书画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性。

国画作品上的“题款方法”比书法作品更为广泛,国画的“题”,有“满题法,穿插法,画外法,画内法,错落法,长题,穷款”等,极大地丰富了国画作品的题款方法与艺术性,是中国画艺术与诗文的完结合。

赵佶 鸲鹆图轴

赵佶 鸲鹆图轴

画内款,画外款(画外,画内题款法)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满题法)

题跋,在书籍、碑文、国画,书法,文物字画鉴定完成后的落款等,前面所写的文字称为“题”,后面的(落款)部分称为“跋”。所以,题跋也称为“题跋文”。

“长题”与“穷款”

“长题”与“穷款”,在中国画的题跋当中题字多的叫做“长题”,题字少的(年月日,姓名)叫做“穷款”。题字,要书法好,诗文好,可以是两句诗或是一首诗,几句随笔散文,甚至长篇诗文,这要根据画面的构图需要来决定。题字是一门学问,一幅好画经过好的题字,不仅起到补景的作用,也能起到画龙点睛妙用,还是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善题字者不一定多字,片语只字也能使人感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韵味。

赵佶 腊梅双禽图

赵佶 腊梅双禽图(穷款法)

陈洪绶、胡华鬘梅

陈洪绶、胡华鬘梅(穷款法)

题款

书画题款源于“款识”,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题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与号)、时间、内容、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

作品完成后加以题款,一铭记作者姓名,作画时间;一是增强作品艺术性;书法作品题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国画作品题款要丰富很多。

赵孟頫 人马图

赵孟頫 人马图

长款:延祐二年春日畫扵上都寓舍 吳興趙孟頫

赵佶 五色鸚鵡图卷

赵佶 五色鸚鵡图卷

双款

双款是将赠予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左上方和右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以示尊敬之意。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姓名、谦词等。

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现今,称先生,女士雅正较多;

受者称谓 ,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伯叔”等;  

敬词 ,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题跋的字体要与画的风格相融合

题跋的字体要和画的风格一致,风格相统一。如写意画多用行书、草书;工笔画用楷书、隶书呆板,用行书可以打破工笔画的规范,呆板性,增强灵动性,加强画的艺术效果。

“题跋”,不仅是起到记录作品年月日,作者身份,鉴定等作用。在国画作品中,还起到补景的作用。内涵高的作品中,有些国画作品题词占画面的大部分位置,书卷气浓厚,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浓厚氛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何为题跋

题跋,出自《梦溪笔谈》。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换言之,作品上方的诗词为题,后面下方落款为跋,总称“题跋”。

书、画的“题跋”是作品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及位置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书、画,题跋、印章之间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相得益彰,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古今题跋,文辞自有法度,诗词各有程式。今天,介绍题跋的相关知识,了解“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至于题,则至米芾、苏轼时,虽提倡文人画,也仍不见有长行大篇跋题在画上或卷后。约最早到米芾之子米友仁等,才始见有较多题跋。到元代则风气一变,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这种风气从此大盛,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

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

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题跋】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足部》云:“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后人附会,凡记事、议论、评赏、考据、吟诵等,皆称题跋。书画、藏书、碑版等题跋各有专著,今人有幸,各取所需,为学之用。

元 鲜于枢

书画的“款跋”是作品的一部分,其内容形式、位置与作品之间互相增益,使之成为统一整体。

今所见存世的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书画中,有本人款题及他人题跋是十分自然的,但书画上从无款题到有款题再到同时有他人题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传统绘画来看, 宋以前的画没有题款,即使有也只在不明显的地方题个名字而已;后伴随文人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

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

跋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构图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在书画、碑帖等前后题记的文字,均可称为题跋。

题跋的内容一般为品评、鉴赏、考证等。

到现在为止,题跋已经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部分。拿一幅中国画来说,画、题字、印章、题跋几者之间相互增益,密不可分。

然而,这个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宋朝时期,虽然苏东坡等人也在强烈提倡书画同源,但也未见长篇的题跋和题字落于书画上。

到米芾,米友仁等,才有较多题跋出现在作品上。到元代风文人画题跋盛行,注重诗、书、画三者结合,这种文人风气从此大盛,一直延续到现代。

题跋也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有:

1、书跋

书跋即书法跋,题在自己或他人书法作品上的文字。

这类跋较多,有的辞句优美,文辞天成,令人难忘。

2、碑帖跋

碑帖跋通常是指跋于碑刻或法帖的集本、拓本等后的文字,数量也是极多。内容为作品来历、评价、真伪、失缺、观感或兼论书家学养为人、刻工模本质量等。

隋李奴奴墓砖 王其题跋

3、画跋

画跋通常是指跋于作品,画卷、册页上的文字,在广义上也包括款识、题诗之类的落款。明代以前书画作品款题极为简单,俗称“单飞”或“双飞”,只有少数文人画家才在书画作品上题诗题记。明代中期,文人画大兴,书画作品上题诗作文遂成风气。

画跋

晴明上河图(题跋)

4、印跋

篆刻家在时上刻款,有名号章,闲章,起首章,腰章等。印款除作者姓名外,有时还加上其他词句,类似跋语。有的称“印跋”。石章刻法如同刻碑。

丁敬跋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画外之意, 题跋补之!

0 阅读:0

华夏看易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