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至德年间,有一个富商的宅院被官府没收,充当县尉的私衙,新上任的县尉大人,将宅院清理一番后,带着家人住了进去。当初,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富商一家出去逃难,半路上被乱军所杀,一家十几口人无一人生还,因此宅院被官府收缴充公。
但是,县尉大人住进去不到三天,出现了怪事,大晚上的,人们听见楼梯上响起了脚步声,只见两个丫环,忽隐忽现,身形飘忽不定,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仆人发现了异常,吓得赶紧去报告县尉大人。
县尉大人是行伍出身,胆子大,当即提着宝剑冲到楼梯旁,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正当他要回房睡觉时,院子里响起了叹息声,他提剑跑了出去,只见院子里的石桌旁,端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衣着华丽,忽隐忽现。县尉大人大喝一声,人影忽然消失不见了。
自此后,几乎每一天晚上,都会出现鬼魂,吓得家人们到了晚上就早早地睡下,不敢出去。他们常常在半夜里听见脚步声和叹息声,吓得夜不能寐。十几天后,人人都神情疲惫。
县尉大人和县令讲了此事,县令只好另外选了一处房屋,当做县尉大人的私衙,县尉大人马上搬离了宅院。
宅院空置了一段时间,有一个外地的商人,以极低的价钱,买下了宅院居住。搬进去不久,商人在本地买下的一个小妾,半夜里撞见了鬼魂,吓得晕死了过去,醒来后,就变得疯疯癫癫的。几个丫环仆妇也都撞见过鬼魂,吓得晚上不敢出来。商人没有办法,找到官府,退还了宅院,搬了出去。也是怪了,搬出去后,小妾就不再疯癫了,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来了一个云游的老僧,据说颇有道行,能与阴间相通,善断阴阳之事。县令就让人把老僧唤进县衙,询问起宅院的事情。老僧说要去宅院里住一晚,会一会鬼魂。
当天晚上,高僧住进了宅院,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开始闭目念经。不一会儿,出现了十几个男女,都是富商一家人。富商就是那个衣着华丽的上了年纪的人,他走上前行了礼,讲了起来。
原来,他们一家人半路上被乱军杀死后,路过一个小乞丐,大约十三四岁,捡来一把铁锹,挖了一个大坑,将十几口人全部掩埋在一起。
小乞丐也是逃难的人,父母双亲都死在逃难的路上。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战乱平息后,他已经年近二十了,家里毁于战火,他无处落脚,便一路乞讨,到了此地。富商可怜他,同时也是为了报恩,因此现身作祟,目的就是想把宅院让给年轻的乞丐居住。
老僧听他讲完,点点头说:“我一定帮你完成心愿。”第二天,老僧来到了县衙,对县令说:“此处宅院是一处福地,需要大福之人才能住进去,否则就会出现怪事。”县令狐疑地问道:“难道县尉和商人,都算不得有福之人吗?”
老僧摇头说:“算不上,他们一个算贵人,另一个是富人,都不是大福之人。”县令问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大福之人呢?”老僧说:“你且随我来。”
县令跟着老僧,来到大街上,只见城墙下面,蹲着十几个乞丐晒太阳,老僧指着其中一位年轻的乞丐说:“此人就是大福之人,适合在宅院里居住。”县令不可置信,问道:“一个讨饭的人,为何是大福之人呢?”老僧笑着说:“他做了大善事,掩埋过逃难的死人,积累下大量福报,将来必定是大富之人。县令大人不妨做好事,把宅院赏赐给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县令半信半疑,就让年轻的乞丐住进宅院里,姑且看一看,他能不能镇住宅院。到了晚上,年轻的乞丐梦见富商,讲了前因后果,还告诉他一个秘密,地窖里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当初他们出逃时,带不走的贵重物品以及钱财,都埋在地窖里,算是对年轻人掩埋他们之恩的报答。临走时,富商叮嘱年轻人,将来一定要把他们的尸体迁回家里安葬。
年轻的乞丐在屋里居住了一个多月,县令见他安然无恙,没有遇见怪事,这才相信了老僧的话,把宅院赏赐给他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把金银财宝挖出来,在乡下购置了大量良田,摇身一变成了富人。
后来,他请人来到当初掩埋富商一家人的地方,挖开了大坑,只见尸体都完好无损。他买来十几口棺材,将这些人各自装殓后,运回富商老家,将他们葬进了富商的坟地里。
此事传开后,大家都夸赞年轻人讲信义。县令听说后,着实将年轻人夸奖了一番,亲自为他保媒,把主簿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他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把老二跟了富商的姓,也算是为富商家里留下了香火。
这正是,多做善事,福报自来。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