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家庭机器人,vivo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开端

何玺 2025-04-10 09:56:53

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群雄逐鹿的战场上,vivo的崛起堪称一部“另类逆袭史”。从广东东莞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厂,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前五的科技巨头,这家公司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光环,却以“少押注但擅长押重注”的独特战略,在影像、音质、AI等领域持续突破,不仅改写了行业规则,更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另一种可能。

2025年,值企业成立30周年之际,vivo再绘新蓝图,正式官宣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进军家庭机器人赛道。

vivo此前30年一直专注于通信业务,如今跨界押注机器人赛道,TA这一动作背后有什么考量?TA的机器人战略有什么特点?这一战略押注对vivo又意味着什么?

01

vivo跨界AI“机器人”的背后

如开篇所言,vivo是一家“少押注但擅长押重注”企业,这样的行事风格让它走得更稳更远。那么,TA为什么要押注机器人呢?

在笔者看来,vivo押注机器人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外部因素,或者说是机遇,二是内部需要。

外部因素方面,近年来,AI的发展为全球智能机器人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技术上,AI大模型技术为智能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大脑”功能,使其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理解人类指令并自主做出决策。例如,通过大模型的多任务学习能力,机器人可以在多种场景下快速适应并完成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其通用性和灵活性。而传感器、关节执行器等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又降低了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其性能和可靠性。例如,六维力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在2023年已达到约30%,而中国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在2022年已超70%。

此外,AI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从上游的传感器、关节执行器,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开发,整个产业链都在不断升级。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不断升级,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从特种领域和工业领域不断扩大到医疗、养老、家庭服务等行业,展现出巨大是市场潜力。据Gartner预测,到2030年,80%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互动,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美元。

内部需求方面,vivo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仅2020至2024年间,在大盘萎靡不振的情况下,vivo的高端产品却实现了快速突破,业绩更是逆势增长。其销量份额不仅持续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还成功跻身全球前五。如今,vivo产品更是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5亿用户,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手机大厂。

一个企业,当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主要业务取得较大成就的时候,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突破自我便成了重要诉求,vivo既是如此。押注家庭机器人,是vivo突破自我的重大战略选择。

vivo选择押注机器人,除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还在于家庭机器人赛道和vivo现行系统在耦合方面更为匹配。首先,家庭机器人赛道和手机有很多的相似性,比如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用户,这与vivo长期以来坚持的“极致用户导向”战略一脉相承。其次,家庭机器人能够复用vivo现行系统的众多技术积累,比如机器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感知、语言和视觉,这些与vivo在传感器、影像、语音助手、通讯等技术是完全匹配的。

所以,对vivo来说,机器人战略除了是新赛道,更是手机战略的升维,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

02

vivo的机器人战略方向选择

据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透露,vivo将会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同时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具体落地上,vivo将通过“渐进突围、沿途下蛋”的路径,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用户的真实生活,回归场景,解决痛点,迭代产品。

这意味着,vivo将走一条和当前大部分ToB机器人不一样的差异化路径,生产面向C端消费者市场的产品。

vivo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仅仅是因为要和其他机器人企业区别开来,走自己的差异化路线吗?是,也不是。

就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B端市场(企业端)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增长显著,如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领域的应用。相比成熟度较高的B端机器人市场,C端市场(消费者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

vivo选择进入家庭机器人的底层逻辑就在于此,因为这还是一个起步阶段的市场,目前产业还有许多痛点需要解决,技术标准尚未确立。或者说,就是vivo要找的差异化切入点。对一家奉行“极致用户导向”的企业来说,拥有痛点的行业不仅代表着挑战,也代表是机遇,为vivo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还不仅于此,vivo之所以押注家庭机器人,还在于它拥有众多的技术复利优势。以家庭机器人的“大脑”为例,vivo从2016年关注AI,2017年筹备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从2019年开始,每年研发费用超过百亿元。发展至今,vivo AI专家团队已经超过千人,在人才、数据、算法、算力、安全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布局。基于多年的技术沉淀,当前vivo已经构建起“端-云-芯”协同架构,形成算法、硬件、系统三层闭环体系。

其于2023年11月推出的蓝心大模型,型矩阵覆盖10亿至17500亿参数,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等全场景任务,端侧3B大模型更突破速度与内存的“不可能三角”,AI能力持续领跑国内大厂。

未来,vivo将会把这些能力复用、迁移到机器人上,通过不断优化算法,蓝心大模型能够赋予机器人出色的思考、学习以及决策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并执行用户指令,打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家庭机器人。

再看机器人的“眼睛”,在机器人视觉识别和空间感知能力上,vivo也有深厚的技术储备,比如去年在vivo X100 Ultra上搭载的3D影像技术以及vivo很早就投入研发的MR让技术。前者能够帮助家庭机器人实现精准且高效的3D视觉识别,后者能为机器人提供了精准的空间感知能力。借助MR技术,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实现精准导航、物品识别等功能,为在复杂家庭环境中作业奠定基础。

vivo选择专注于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除了与其他企业聚焦B端场景形成差异化,还在于机器人赛道与vivo当前的业务具有天然的延续性。对vivo来说,机器人赛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更是一个可以复用自己技术优势,不断迭代,提升整体智能的未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vivo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机器人技术规划专家,最高年薪超120万元。对机器人行业感兴趣的技术高手不要错过机会。

03

AI家庭机器人,vivo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开端

跨界家庭机器人,是vivo创始人沈炜延续手机有事,为vivo绘就的新蓝图,也是vivo迈向世界一流企业和伟大品牌的新开端。为什么这样说?

vivo创始人沈炜说,vivo人有三大梦想: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为用户创造世界一流的伟大产品和服务;打造世界一流、令人心动和热爱的伟大品牌。

如今,vivo人正加速向梦想迈进!

当前,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推动企业变革。对vivo来说,押注家庭机器人不仅是跨界进入一个新行业,更是一次难得的底层系统重构机遇。

从企业发展和机器人战略落地的角度来看,vivo必然会把握好这次机会,未来或从数据资产、技术体系、开发范式、机器人功能拓展,组织业务流程、安全等多个方面推动内部变革,彻底重构企业底层OS。

这种重构可能需要不少时间,甚至会遇到难题,但只要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就将成为vivo的先发优势。以数据资产复用为例,作为坐拥5亿多用户的全球手机大厂,vivo手里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用户日常生活的众多场景。但如何用好这些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建立数据生态,丰富数据维度,筛选出符合机器人训练的数据却尤为关键;再以机器人功能拓展为例,当前消费者对C端家庭机器人接受度低的原因,一个是因为C端市场对机器人的交互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另一个是成本因素。如果vivo能够对机器人的功能拓展实现突破,比如打造出“模块化”通用家庭机器人,或者打造出“数据中心+可选择的机器人服务”模块,找到更多机器人高频使用场景,就能获得先发优势,成为家庭机器人的引领者。

值得注意的是,vivo的企业底层系统重构带来的不仅是机器人先发优势,还有对当前业务的智能提升,以及由机器人+手机+智能形成的超联智能体对未来新产业生态的引领。

鉴于vivo在人工智能、手机影像、MR等领域技术的深厚沉淀,它极可能成为机器人行业国际、国内标准的参与制定者。随着vivo机器人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vivo将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产品组装到成品测试等环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再辅以全球化的市场战略,vivo未来大概率将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

在这个过程中,一贯强调“雁行致远、共生共荣”理念的vivo必然会和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分工协作,降低硬件边际成本,繁荣机器人产业生态,帮助合作伙伴占据供应链高地。比如和上游企业联合开发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

而这,仅仅是vivo带给机器人产业的机会之一。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vivo机器人计划的实施,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与未来智能的融合将会为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更重要的是,一旦vivo完成系统重构,它就将从手机企业转为超级AI机器人生态公司,它就是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届时,vivo将带领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一起服务用户,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引领未来科技发展。而vivo,也将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

0 阅读:3

何玺

简介:自媒体人。连续创业者,酷科技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