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必看!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5大关键思考点

徽升指南 2025-04-14 04:35:33

高考志愿填报

前言

过去报志愿的时候,大家先选择学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是否接受调剂再进一步选择专业。高考改革之后,平行志愿的出现,使得大家可以自由搭配大量的学校+选项,并进行排序,这给大家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机会的同时,也让不少同学头疼。尤其是当大家的分“不够用”选不到理想学校的理想专业时,有的同学可能先保学校,也有的同学可能就会先选专业。那么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在报志愿过程中“学校”和“专业”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考点1:学校层次区别有多大

通常情况下,保专业意味着放弃更好的学校,但是“更好”与“更好”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如果是同级别的学校之间的取舍,专业的优先级要远高于学校,比如南京大学的知名度,高考分数线和整体学科实力要高于武汉大学,而武汉大学又优于山东大学,但是他们同属于985高校,在国家认可度方面都有足够的基础和底蕴,虽然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足以被专业之间的差别弥补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对城市或者学校有非常大的执念,我们的建议选武大保专业优于无脑冲南大,选山大保专业优于无脑冲武大。

但是,如果我们的分数正好处在会让学校层次发生变化的位置,比如在“985学校”和“211专业”之间进行选择,或者在“211学校”和“普通一本专业”之间进行选的的话,我们则需要有更多的考虑事项。

思考点2 专业本身的壁垒性

在考虑要不要为了学校舍弃专业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目标”专业本身的特点。因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去,继续深造读研是大趋势,而本科经常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而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壁垒,比如同为热门专业,临床医学基本上只接受本专业学子的深造,几乎不接受跨考跨保,而文科的马克思理论与思政教育,则每年均有大量的其他专业的同学进行竞争,一些985学校的马克思学院的保研夏令营名单中,会大量社会学,历史学等其他文科专业的同学。因此,如果说“需要读研”+“专业壁垒弱”,那么我们放弃学校的代价就变得更大了。

而讨论到跨专业的问题,我们需要再专门提一下计算机。众所周知,在每年计算机类的考研中,也会出现大量的其他专业的同学,有人会想这是不是说明如果想读计算机也可以先冲学校,然后研究生再跨考。这样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我们刚才提到的马克思专业对读研有较大的要求,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就业便是其重要的毕业去向之一,同时加上考研的不确定性,如果选择其他专业,但是本科期间一直学习计算机,但是没有成功考上只能就业时,则会陷入“亲不疼娘不爱”的被动处境。而且,计算机虽然有大量同学跨考,但是其与传统理工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其本身也有知识技能上的“壁垒”,除了需要跨考本身,大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代码的相关知识,与之相比人文社科各个专业之间相互跨专业的难度就少了挺多。因此,虽然计算机还有研究生跨考的机会,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实践,对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不容忽视的。

思考点3:目标工作的招聘倾向

在不考虑兴趣的情况下,大家选择专业,本质上还是为了就业,那么我们便可以从就业市场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就业市场上不同的就业岗位对专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公务员和国企单位招聘中,有一些岗位直接规定专业代码,比如电子电气电信电工这些看起来名字都差不多,但是国家电网的许多岗位可能会直接要求电气专业;一些市场化较强的企业则反之,比如证券银行公司虽然开展的是“金融业务”,但实际招聘中不止面向金融专业招聘,而是面向整个“泛经管类”的专业,而在一些传统的工科公司中,各种泛理工科专业的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如果我们有意向的工作方向,了解一下其在招聘方面的喜好,对于我们选择对口专业,还是选择泛专业大类冲学校,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思考点4 目标单位的招聘喜好

对于学校和专业这个话题,有些同学纠结的是“好学校”和“好专业”,有些同学纠结的则是在“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之间选择同一专业。有些学校可能整体排名高,但是该学校的目标专业并不是其优势学科;有些学校则相反,整体实力可能相对逊色,但是目标专业可能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也是可以关注一下目标行业的在招聘方面的喜好。部分财经单位、新工科单位有自己的“list”只在自己认可的行业强校中进行招聘,比如华为财经将双非院校东北财经大学列为了目标院校,而个别财经实力较弱的理工科院校甚至不在清单内。而有些大企业和中央选调则直接学校优先,比如经典的比亚迪招聘,不看招聘专业的学校实力,直接按学校本身等级确立薪酬,清北一档,C9一档,985一档,211一档,不同级别的本科和硕士搭配也有不同的薪资方案。因此,了解目标工作单位在招聘时的喜好,也是我们进行择校的重要依据

思考点5 对风险偏好者

(目标学校转专业的政策)

我们之前讨论了跨专业的问题,但实际上,随着平行志愿的普及,各招生单位为了提高投档线,也在积极探讨完善转专业政策。同学们如果入学之后不满意当前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转专业去到其他专业。这里以吉林大学最为典型:每位同学在大一大二有两次转专业机会,每次可以在两个批次(热门专业/普通专业)内各选择3个专业,进行6次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各学院会制定自己学院的招收要求和考试内容。其复杂程度堪称“二次高考”,但是每年也确实让接近一千名的同学成功取得了转专业的机会。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转专业政策,大家可以进行关注了解,并判断是否适合自己。但是无论如何,热门专业的竞争难度一定不算低!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风险爱好者,这也是一个适合你的选择!

今天我们分析了在高考报志愿的过程中,专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还会讨论城市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感觉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点赞关注,获取更多信息咨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