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陈永贵收到材料后大发雷霆:大寨怎么就成了“累赘”?

史源历史专栏 2023-07-31 10:05:47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032期。“农民副总理”陈永贵,是毛主席在世时从山西农村提拔起来的干部。陈永贵是有能力的,为人也很朴实善良,“大寨农业奇迹”是他在山西昔阳县时的工作成绩,当年全国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伟人希望陈永贵能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把他调到了北京,1975年更是让陈永贵登上国务院副总理的高位,分管全国农业工作。

陈永贵有成绩和优势,却也存在自身的短板。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进入中央后一直困扰着他。陈永贵从小不识字,没有受到过系统教育,建国初期昔阳县组织扫盲,陈永贵作为基层干部学些了一些汉字,但总数只有1000多字。这种文化水平应付生活需要基本够了,但成为国家领导人后需要经常批阅文件,对陈永贵而言十分困难。同时陈永贵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党内的材料非常多,这可愁坏了他。

秘书发现,陈副总理不怕开会讲话,因为他的语言很直白,大部分时候不用准备讲话稿也能表达清楚;然而批阅材料就不同了,无论理解文件内容还是做出批示,都会占用陈永贵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还需要秘书提供帮助。不过一段时间后,陈永贵却不太借助秘书了,因为他学着李先念、华国锋等人的方式,在文件上“画圈”。只要是这两人划掉的东西,陈永贵也跟着画圈,和他们保持一致。

用这种独特的办法,陈永贵的压力缓解不少,也能够露出笑容了,对秘书说:我信他俩,跟着他俩没错!话虽如此,陈永贵还是尽可能地学习一些东西,通过自身的努力,慢慢提高理论水平。下属普遍认为,陈永贵的指示虽然很口语化,但内容上能够应用到毛主席的理论,他并非像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看到的那样,是个“粗人”。

七十年代后期,大寨模式不再受到推崇,曾经风光一时的农民副总理,也逐渐脱离了中央核心层,1980年陈永贵选择了主动辞职。他本想重回山西大寨,但考虑到陈永贵的身体状况,中央还是决定把他安排在北京居住,并按照退休副国级干部的标准,充分保障他的生活。陈永贵每天能够收到中央机关的报纸,并且定期收到文件。而在他家中,也有组织安排的专人为陈永贵读材料。

当听到市场经济大潮下一些政策变化时,陈永贵总是皱起眉头,显得不太满意。这跟他主抓集体农业时的情况,有了太多的不同,甚至连“大寨精神”也会受到一些社论的质疑,被认为数据有“水分”,这是陈永贵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听到这些内容时,他总会朝身边的人发脾气:大寨怎么就成了“累赘”?什么人都要指指点点!其实陈永贵辞职之前,在中央饱受压力和批评,同样与他对改革开放相关政策的态度有关。

后来工作人员把陈永贵的情况反映给李先念同志,李先念无奈地叹了口气:陈永贵身体有慢性病,总生气肯定是不行的,你们以后不要往他那里送材料了。李先念是陈永贵担任副总理期间,为数不多能聊得来的中央领导人,做出这样的指示,其实也是李先念对老友的一种照顾和关怀方式。1986年3月26日,72岁的陈永贵在北京病逝。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 阅读:1132

史源历史专栏

简介:带您遨游文史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