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猪哥靓,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我们猪场的增效降本问题,大家刚刚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低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养殖成本的问题,增效降本的转型需求进入白热化阶段。
有的人不大理解,已经喊了十几年的增效降本,现在有什么迫切的呢?其实咱们以前虽然也是在增效降本,但是不够务实,降到一定程度后,就停留在了嘴上,没有进一步去落实,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我们生猪产能,正常就处于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前面的第一阶段自然就是产能短缺阶段,多养就是多赚。而第二阶段不是,第二阶段是供需平衡阶段,增产不一定能增收,甚至可能产生亏损,我们目前大多数的种植养殖行业都是处于这个阶段的,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最良性的发展模式了,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避免往下面的第三个阶段发展,可是我们的生猪养殖行业就不幸的往第三阶段发展了。
第三阶段是产能过剩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迷,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亏损。在这个阶段,增效降本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然而,由于前面两个阶段的惯性思维,很多养殖企业并没有及时认识到这一点,还停留在增产就是增收的思维中,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增产,而是在增产的同时,更要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资源合理利用等方式,实现增效降本的目标。比如,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饲料消耗和疾病发生率;还可以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结构,避免盲目扩张。在产能过剩的阶段,市场需求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只有紧跟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增效降本是我们生猪养殖行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入手,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资源合理利用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实在非瘟出现以前,已经有了这个苗头,就是我们养殖户在完成了母猪品种的更新,产床设备的加持,还有免疫方案等优化后,降低成本的动力就出现了一定的趋弱,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降也不明显了,成本也高,性价比也低了。而猪周期在磨底阶段的话,只要砸钱硬扛,依旧可以成功渡劫吃上行情红利。慢慢的,依靠资本硬扛猪周期的种子,就在养殖户心里发芽了。
而接下来的非瘟时代,无疑是进一步加强了用资金去硬扛猪周期的概念,在这个时代,诞生了无数的造富神话,不管是运气也好,防非理念也罢,亦或者大环境给力。无数的造富神话在养殖户嘴里口口相传,这么高的利润下,只要能把猪养出来就可以了,还管什么品种,管什么出栏体重,降成本的事情真的都不在我们考虑的范畴之内了。
可惜非瘟带来的超高利润,也仅仅就持续了两年多的光景,随后就开始进入猪价下行通道,猪价整体下行,一路探底,大周期持续向下,小周期又惊喜不断,引诱着我们养殖户,不断的进行压栏等价格。结果就是猪的出栏标重越来越差,母猪也越来越不舍得更新了,即使不得不更新母猪种群,也偏向于从自己周边县城或者周边的市,就近引种,选便宜的,不选贵的。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养殖群体异军突起,一个群体是以资本为代表的集团公司,利用资本优势和集团公司天生的分摊风险的优势,快速扩张,可以说现在资本养猪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绝对的处于优势地位了。另外一个群体就是专业型猪场,以五百头母猪以上规模的为主,由于体量较大,自然对养殖成本更为敏感。
集团公司和专业型猪场,在经历了非瘟高价期的混乱后,都快速走向了增效降本的发展道路,种猪品种持续更新迭代,动不动就是引种新疆牧歌,PIC,托佩克,科普利信这些顶级的种猪,同时使用各种优秀的猪场管理软件,如数聚专嘉等,进行优化生产管理,降低出栏均重,提升PSY水平,不断的在增效降本的道路上前进。
反观我们中小型猪场,已经逐步被边缘化了。论抗风险能力,比不过集团公司;论养殖成本,距离专业型猪场还有一大截的距离,造肉成本比人家高了一块钱以上;论资金抗压实力,也远远比不过专业型猪场,更不用比集团公司了。
这还不是最大的危机,最大的危机在于我们中小型猪场,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思想观念还停留在非瘟以前的时代,认为自己猪场的品种和别人的差不多,甚至自己压栏别人也是在压栏,总是认为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甚至感觉自己养猪的水平还要比同行高一点,我想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如果大家都清楚我们与集团公司,专业型猪场之间的差距,能够客观全面的去了解清楚他们的料比,出栏均重,PSY,造肉成本等数据,我想中小型猪场也是很容易做出转型的。
这篇文章我尽量以通俗易懂的道理,给大家解释这些年发生的关于养殖成本上面的事情,大家可以转发一波朋友圈,或者点赞支持一波,你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我是猪哥靓,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