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
当面前出现万仞绝壁,你是会怎么样?像悟空一样,腾空而起;像蜘蛛侠弹出一丝飞身向上;像崂山道士一样念动口诀,穿壁而入……,还是像我一样,转身离开?
现实中的确有掏出攀登器材,最终上去者,不过,却只是极为少数的人。
这只是一个形象的图景,咱回到教育中来,因为我做的工作就是教育,在这里写公号,更多的是给家长看的,当然也可以当看闲篇儿,说不定还能够用在孙辈那时不是?
常见到网上辅导幼儿园孩子上火的;辅导小学孩子心脏病发作的;辅导初中孩子,嗯少见一些;辅导高中孩子的,好像就不怎么见到了;辅导大学孩子,想啥呢……留点命,到时候好看孙子。
其实倒不是不想辅导,只是换了一个方向,从具体的作业变成了人生导生。因为初中开始,辅导作业这事儿成了家长面前的绝壁,就不要说高中的作业了。真正的和孩子一起爬墙的,有,但是,你见过吗?是你吗?
扯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先想自己,再来看孩子。
幼儿园不去讲,小学班平均成绩各科目几乎满分的现象,到了初中,嗯,几乎一下子不见了。为啥呢,因为对于不少埋头干分的孩子来讲,面前好像突然出现了绝壁一样的科目。对于不少小学生来讲,记记记,背背背,刷刷刷就可以得高分的。要是再用这种方法,一学期怎么也要来个七科八科的,脑子总不能够一下子变大三倍吧。这就一下子应付不过来了。应付不过来,就算了吗,当然不可能嘛,于是咬牙切齿上的是绝大多数,最多分层嘛,总还是要向前的,不然回家干嘛呢。却也总是有回家的,那是实在干不动了。
这里,我想到弯弯的好朋友,才相识的时候,他比弯弯矮半个头,弯弯在学高等数学的时候,他还在干小奥,那是三年前。现在他比弯弯快高半个头了,嗯嗯,至于学习嘛,就不止这些了,初三在读的情况下,过完年就去清华求真书院上大学了。只要不玩七八年游戏,嘿嘿22岁博士毕业了。
为啥要说这个,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却还要保持年级绝对的第一,怎么办,所有的学科当然也是要学的,而且还要学好。
举个例子吧,高中物理别人学三年,他学一周多就学完了。
我有一个高知群,听到他进丘班后,说这才是天才。嗯,用结果来看,用天才来解释就像说上了绝壁的是悟空、蜘蛛侠、崂山道士一样嘛,为啥不是自己呢,因为自己又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是吗?这一下子就容易理解多了。
我呢,却不是这样看的。虽然看了一下自己脚下,也没有三昧真火的轮子,但是,我却认真的去了解了人们传说中的各种天才。他们之所以最后成为了天才,绝对不是因为脑子比别人大,也绝不像有人讲的,爱因斯坦脑子看着不大,里面结构却很清奇,据研究他的大脑切片的研究者讲,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那为啥,人家成为了登上绝壁者,自己却不是呢。
几乎从这些天才者的任何相关材料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相似的词,对于所取得成果的兴趣好奇,这样才有长期的热情投入,这就是成功的原因,而不是他们本身上天才,所以才成功。

站在秋日的碧空下,摸着向阳的脸,不是怕太阳晒黑我的脸,而是为了向孩子们讲天上的一轮明月,明明被太阳照耀着,为啥只看见一半呢。
这些认知是地理要学的,也是物理要学的,话说初中一开始就有地理、生物、历史、政治,初二才有物理,初三才有化学。我在这里摸脸是为什么呢。
我有一个理念,为了不让孩子们遇见绝壁,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看不到绝壁。啥意思呢,想想布达拉宫,它在雪域高原的拉萨,当然可以坐飞机去,也是可以开车去的,其实走路也是可以到的,这只是距离问题,如果,没有飞机,布宫就在你面前拔地而起3000多米,其实也只有峨眉山高,你有想上去的心吗,反正,我没有,看看就好。但是,我开车去了布达拉,也开车去了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原因就是,我的车前没有绝壁,同时我还有一颗想去到那里的心,于是就到了。
这就是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工作 ,也是我正在做的工作。

目的地的高度没有变,还是那么高,但是,我们却可以早早的让孩子们开始这个过程。有家长说,嘿嘿嘿,打住,现在在讲双减哦。你这想法不正确哈。
嗯,那么我告诉这些家长,双减,是让你娃少做重复性的营养价值只体现在那个快满分的班平均分上,却让娃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让娃失去了健康的体质的工作。双减还体现在,让你娃,明明是读二年级,却非要拿高年级的科本去刷题,为了再次学到的时候多得两分。
但是,双减绝对没有阻止你在你家娃遇见学习的绝壁前,让你的娃感觉自己是在正常走路,而不是猛然遇见绝壁,连掏出包包里的攀岩工具的勇气都没有。这才是正常娃,成人也一样。

弯弯的好朋友,为什么能够一周就能够学完高中的物理呢,没有人说初二的孩子双减,不能够学哈,也没有人去阻止,原因是啥,思考一下呢。这里不去讲为什么没有人去阻止,其实去看一下双减的对像就知道了,它是明晃晃写给那些需要双减的孩子的。
说一下,怎么样才能够一周学完高中物理。为了好理解,想像一下,怎么样才能够一口气读完一册哈利波特,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坐在这里,把初中,高中,或者大学能够遇见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用每一个年龄段都能够理解方式来讲述出来,想尽一切办法去体验它。
比如,你是一个妈妈,你炒菜的时候,你孩子在身边准备着下一道菜的食材。你向他说着:太阳内核氢原子在量子效应下发生了热核聚变,失去的一部分质量,变成了光。这些光子经过十几万年从内核到达了太阳表面,一飞而起,再经过8分多钟到达了地球表面。地表的植物叶子中的叶绿体捕获了光子,把从空气中抓住的二氧化碳和水用光子的能量拼在了一起,形成了葡萄糖,再聚合成纤维素,于是植物物就长大了。植食动物吃掉了它们,也长大了。
咱们手里的这些菜和肉,就是这样来的……,嗯嗯,就是教育局局长拿着双减的文件,隐身站在你们身边,他能够显形出来说这是违规的吗。
从不识字的时候,弯弯好朋友的家人就开始这样和他讲话,天天讲,周周讲,月月讲,年年讲,直到他一周可以学完高中物理的时候。嗯,我给他推荐的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他自学三个月也同样拿下了。然后自觉这没有难度,开始自学数学分析。
写得有一些杂,总结一下:
学习的绝壁就是:看到它,就知道自己太难了,算了吧的一切学习任务。
怎么让孩子登上绝壁呢,就是让孩子看不到拔地而起的高度,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就走上了顶峰,那么行走在峰前的路是平坦而布满乐趣呢,还是绝望的荆棘与突兀,就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了。
当然也可以仰望着顶峰的孩子讲,这是天赋使然,然后自己先转身,拿起鞭子,使劲甩,打不打本身不重要:
看看别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海无涯,苦作舟……
咬紧牙关,上了**就好了……
这样多简单呀,想起要挖空心思给孩子筑起峰前的路,还要让他们有兴趣,嗯,算了吧,接着挥鞭子,虽然会上火,会心脏病发作,一会儿也就过了嘛。
我愿意给孩子们筑路,因为我能够在放每一块基石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看着自己修的路,我能够感受到幸福。
下次见,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