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捐出1000万,银行担心被骗选择报警,一查身份,顿时肃然起敬

方圆文史 2025-04-11 14:24:07

2018年9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八旬老太来银行转账一笔数额高达300万元的捐款。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加之转账的金额又大,银行工作人员还以为老人被诈骗了,于是当即便选择了报警。然而,也正是这个“误会”,揭开了老人的真实身份,以及老人捐献巨额款项后面的暖心故事。

原来,这名老人名叫‘马旭’,她是新中国首批空降女兵,离休前曾任空降兵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医院副院长……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文史君此前并未听说过马旭老人的故事,直到前不久,文史君才从朋友口中听到马旭老人的英雄事迹,于时当即便上网查阅了老英雄的相关资料,大为触动,于是便决定将其作为新一期内容的素材来写。

当然,对于这样一位有着高贵简朴、倔强、奉献精神的老英雄,无论多么华丽的辞藻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文史君还是想用拙笔,写一写老英雄的传奇事迹,以表达文史君对老英雄的崇敬之情。

马旭,1935年(一说1933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一个中医世家。从小,父母就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将来能继承祖业,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马旭也对中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小小年纪的她就掌握了许多中医知识。

众所周知,彼时的东北大地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而为了巩固在东北的统治,日本侵略者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边实行野蛮无道的奴化教育,另一边则肆意屠杀我东北人民,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作为亲历者的马旭,恨透了日本侵略者。因此,抗日战争一胜利,她就立马跑进城欢庆胜利,可谓兴奋无比。

然而,就在她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撕毁了签订不到一年的《双十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

蒋介石政府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度愤慨。1947年,年仅12岁的马旭更是毅然决定报名参加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过,由于她年纪尚小,因此部队领导最初并不同意她参军。但她非常倔强,一直缠着部队首长毛遂自荐,说自己懂中医,可以到战场上救死扶伤。

部队首长见小姑娘如此执着,便只好答应下来。就这样,年仅12岁的马旭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作为卫生员的小马旭背着药箱不停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抢救伤员,战斗到激烈时,她还得充当战斗员与敌人作战,一度负伤立功,被授予了解放勋章。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小马旭又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作战,并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还跟她是战友。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小马旭不仅背着药箱穿梭在前线抢救伤员,还把甜美可爱的歌声带给了前线的志愿军将士,大家也都非常喜欢和照顾这个小妹妹,亲切称她为“战地小百灵”。由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小马旭先后被授予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从朝鲜回国后,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总医院工作。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马旭这回终于可以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了,但事实却恰好相反。

1961年,当她听到曾经战斗过的老部队正准备组建空降兵时,她毫不犹豫地向上级递交了请愿书。

当时马旭已经26岁了,年龄虽然不算大,但她已经结婚,将来肯定会要孩子,而作为一名空降兵,“黄金时间”本就非常短暂,如果怀孕生育的话,那么则就意味着空降兵事业的终结。为此,马旭做了一个大胆地决定——做绝育手术。

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已婚的女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马旭却对此毫不犹豫,其信念之坚实在令人佩服。

马旭与丈夫颜学庸不仅是战友,还是同乡,他们俩拥有共同的职业、爱好和革命理想,而也正因如此,对于马旭做出的这个决定,丈夫颜学庸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

不过,对于这件事,夫妻俩并未对任何人说起过,以至于当部队首长见马旭结婚多年却没有一个孩子,还多次关心地让她去医院检查治疗,但每次都被她笑着搪塞过去了。

从医院转到空降兵部队第二年,马旭就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在此后二十多年时间里,她先后跳伞的次数达140余次,创下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时,只有二十多岁的马旭就已经是科室的骨干,转到空降兵部队后,又接连创下了三项中国之最,这无疑印证了那句话:“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然而,你以为马旭的传奇人生就仅限于此了吗?非也!在其年届五十时,马旭又转而投身科研,针对“伞兵着陆容易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了刻苦专研。

在此期间,马旭和老伴颜学庸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跳伞经验,于1983年研制出了“充气护踝”,这项技术可以使伞兵着陆时受到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则几乎接近于零,该技术于1989年荣获国家专利。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

在这之后,夫妻俩又研制出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同样也荣获了国家专利。

在这之后,马旭夫妻俩又撰写了《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一书,填补了我国空降兵生理病理学方面的空白,以至于她还被外国专家称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

1995年后,年过花甲的马旭正式离休,但她却一点儿也闲不下来,她和老伴一起,悬壶济世,为贫苦百姓义诊。

事实上,一直以来,马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为家乡木兰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自从参军以来,她就没有回过家乡,她总觉得应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于是,在2018年至2019年间,马旭夫妇先后向家乡木兰县捐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1000万元,用于家乡的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这笔钱是他们两老这几十年来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里面有他们的工资、退休金、专利奖励等等。

毫无疑问,他们夫妻俩退休后原本是可以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的,但事实却是他们的生活依旧简朴,没有所谓的豪宅别墅,只有木兰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院。

而这个所谓的小院,也只有两间低矮的平房,而且墙面已经斑驳开裂,屋里面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只有几件破旧的老家具和年久失修客厅吊灯;两位老人的吃穿用度也非常简朴,衣服是部队发的作训服,脚上是15元一双的鞋子,且鞋面和鞋底已经被磨得发亮,还有一部用了十多年的老旧翻盖机……

人们都觉得两位老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过清苦了,但二老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知足。对此,马旭曾说:

“小时候是父老乡亲用百家饭养活了我,长大后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那些旧家具用起来还挺好,稀饭小菜吃起来也挺香,我们对生活很满足,一直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

2019年2月18日,马旭获得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当看到颁奖词的那一刻,文史君也不禁动容: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由于老人的杰出奉献,在这之后老人又先后荣获了一系列的荣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等等……

尽管荣誉满身,但马旭夫妇始终初心不改,尽其所能的帮助所需帮助的人。

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但不管气节也好,还是人格也好,爱国始终是第一位的。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这一点上,马旭夫妇堪称国人之榜样。

马旭老人用她那高贵的简朴、倔强和奉献精神完美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国精神!安贫还能乐道,这份赤子之心,令无数国人动容,让人泪目!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马旭老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

参考文献:

1. 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的传奇人生.人物春秋.裴高才

2. 军中“居里夫人”——马旭.人物榜.雪墩儿

3. 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潮流人物

4.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千万积蓄 银行曾担心老人受骗报警 新华网

5. 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为家乡木兰县捐献千万积蓄 东北网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