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母女:橡胶林里的奋斗与传承

人易相知不相忘 2024-12-28 17:57:59

七十年前,东南亚归侨来到海南兴隆,带来了二十多种语言,交织成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移民的迁徙漫长,语言的融合却短促,为了方便沟通,兴隆人将几十种语言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兴隆普通话。

老华侨们回到海南,为了生存,开山垦坡,平地起楼,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

“铁人”莲姐和她的“继承者们”

80岁的莲姐,是马来西亚华侨,也是兴隆当地赫赫有名的女强人。她于1989年开始创业,经营酒店,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外人对莲姐的魅力交口称赞,但她的两个女儿,作为家族事业的潜在继承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大女儿56岁,原本在广州的酒店担任高管,十三年前应莲姐的召唤回到兴隆,从白领变成了收银员。

二女儿50岁,比姐姐早一年回到兴隆,是厨房里的全能操盘手。

莲姐对继承人的要求近乎苛刻,她认为“当个铁人”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女儿们至今未获得一分股权。“我们12岁就开始养家了,种香蕉,开通沟,打梯田,”莲姐回忆起当年的艰辛,“新农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从无到有,从小做到大。

女儿们也曾抱怨母亲总是画饼,“妈跟我们讲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现在我们都在这里待了十多年了,”大女儿无奈地笑道,“当时回来的时候是想能不能赚到点钱,现在我妈的心态跟我们不一样了,她已经是一种热爱了,我们可能纯粹的就是为了挣钱。”

钱与梦的交织

莲姐真的不为钱吗?面对采访,莲姐的回答耐人寻味:“我不是为了钱,我为了还什么呢?……几个孙子,你怎么养大的?我女儿就写个条,结账的时候结个两万、五千、一万就这样子出了……在我手上你拿了我多少钱我心里有数的。” 女儿们也希望能得到实际的回报,“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要给我们股份啊!”大女儿说道,“他(指莲姐)老是还当我们现在是20岁一样。

其实我都已经50岁了,他还当我20岁,太累了。”

传承与选择

莲姐希望女儿们继承自己的事业,但女儿们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我只是想把我的孩子养大而已,然后让他们过得好一点,他们想去读他们的书,然后他们想去他们地方……”二女儿说,“所以我现在很害怕人家说我很像他(指莲姐),因为每个人都说我你越来越像你妈了,我说千万不要说我像他,我说我可不想像他,做到80岁太辛苦了,我还有很多说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都一直没有办法去做……”

时间把海南兴隆的二十多种语言磨成了兴隆普通话,也把想要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磨成了对普通幸福的珍视。莲姐的故事,是第一代归侨奋斗史的缩影,也是两代人观念碰撞的体现。

在时代变迁那汹涌澎湃、永不停息的浪潮中,每个人都如同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竭尽全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时代的变迁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例如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他们在全新的环境中艰难摸索,只为寻得能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复杂的竞争,职业的种类日益繁多,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从线下的实体经营到线上的电子商务。每个人都需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才能找准那个独特的位置。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