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式快餐,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今天的主角曾经与这两位并称为美国三大快餐巨头,它就是赛百味。在其巅峰时期,全球门店高达4.5万家。
但从2016年开始便陷入了关店潮,如今已关店八千多家,去年更是以95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给了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赛百味进驻近30年,却一直不温不火,目前拥有七百多家门店,而同行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门店数量分别是6000家和突破1万家。
赛百味的受众黏性也一般。
赛百味的崛起之路
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312个三明治,销售额足以支付房租。1968年,这家店正式更名为“Subway”(赛百味)。
当时的美国市场,主流快餐品牌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赛百味是如何杀出重围的呢?它主要采用了三招:
第一招:瞄准健身减脂人士,打出健康快餐的标签。上世纪60至80年代,美国兴起全民健身热潮。
赛百味抓住了健身人士对低脂、低卡、健康饮食的需求,开始大力宣传自家三明治非油炸、比汉堡更健康,甚至在菜单上标明了每个产品的热量,并推出低卡套餐。赛百味还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一群人在不增加训练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只吃赛百味三明治,成功减重。
赛百味想传达的价值观是:吃赛百味等于自律、减肥、走向人生巅峰。
第二招:主打便宜量大。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后,赛百味转变经营策略,推出5美元购买一个30公分长的三明治的活动。
这个价格虽然看似不算便宜,但考虑到三明治的尺寸和配料,以及饮料无限续杯的服务,性价比极高。该促销活动为赛百味带来了38亿美元的销售额。
第三招:采用低门槛的特许经营模式。1974年,赛百味开始采用低门槛的特许经营模式,这也是日后快速扩张的关键。
开一家赛百味所需的启动资金成本远低于麦当劳,吸引了众多小型投资者加盟。凭借这三招,赛百味在2012年全球营收突破120亿美元,2016年开出4.5万家门店,成为全球连锁快餐老大。
然而,加盟模式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自90年代起,加盟商开始抱怨同区域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并批评赛百味只顾扩张,忽视产品研发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120亿美元的营收和4.5万家门店,也成为了赛百味最后的辉煌。2016年,赛百味在美国关闭的门店数量首次超过新开门店数量。
此后的几年,赛百味持续关店,如今全球门店数量仅剩3.7万家。
赛百味在中国的困境
1995年,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然而,近30年过去,却始终不温不火。原因有三:
第一,饮食习惯差异。赛百味的产品是冷餐,这与中国人偏爱热食的习惯不符。
虽然肯德基和麦当劳也采用半预制模式,但他们的产品经过油炸,口感更符合中国消费者。此外,肯德基和麦当劳也进行了本土化改良,推出了符合中国口味的产品。而赛百味在本土化方面反应迟缓。
第二,价格偏高。赛百味在中国定价较高,一个六寸三明治的价格与一顿中式快餐的价格相当。
相比之下,赛百味在美国的定价则较为亲民。高价策略加上分量不足,导致赛百味在中国缺乏价格优势。
第三,加盟模式的弊端。赛百味的高抽成比例和复杂的管理链路,导致加盟商积极性不高,也阻碍了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
为了扭转颓势,赛百味去年卖身,并更换了中国总特许经营商,开始大力发展直营门店,并进行原料和菜单的本土化改革。然而,消费者对其价格和分量的不满依然存在。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快餐市场,赛百味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还需要更多地倾听消费者声音,调整价格策略,加快产品创新,并优化加盟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