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威胁下,伊朗最终同意进行谈判,但第一轮谈判结果并不理想。
美国态度反复,前一天特朗普的中东特使威特科夫还表示,美国的红线是伊朗的核能力不能武器化。而第二天态度就变了,称伊朗必须停止并消除其核浓缩和武器化计划。
对此,伊朗强烈反对,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称,伊朗浓缩铀的权利是不可谈判的。双方的表述有何区别呢?
一般而言3%左右浓度的铀是用于建设民用发电站,这是各国的合法权利,伊朗当然可以进行用于和平用途的铀浓缩。但目前伊朗已经把铀浓度提高到60%,而且准备了很多库存,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只要几个星期伊朗就能造出6枚原子弹。

美国要求伊朗彻底停止铀浓缩行动很可能是出于以色列的态度。内塔尼亚胡表示,新的协议必须保障责任人进入伊朗,炸毁设施,拆除所有设备,而且必须由美国监督和执行。目前伊朗完全掌握了相关技术,随时都可以造出原子弹。对于以色列来说,如果不彻底摧毁伊朗的铀浓缩设施,将来他们随时可以恢复。
现在双方都谈不拢,美国继续采取威胁手段。一方面进一步制裁伊朗的石油走私网络,打击其经济。在美国制裁下,伊朗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高达31%,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产开始返贫,经济问题非常严重。若继续失去石油收入,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进行军事威胁,放话要打击伊朗的核设施。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一直在筹备军事行动,准备5月份轰炸伊朗的核设施。
以色列最初的方案是派遣地面突击队进入伊朗炸毁核设施,并由美国提供空中掩护。去年9月,以军曾利用直升机运输特种作战部队,突袭过伊朗在叙利亚设置的地下导弹基地,并取得成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但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准备,至少要到今年10月后才能实施。而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在此之前任期结束,美国和以色列都希望联合行动由他指挥行动,所以时间来不及。再加上,美国认为伊朗有多处核设施,地面突击并不能彻底清除。
随后,美以双方又协商开展大规模空袭行动,行动将于今年5月初实施,持续一周以上。去年10月,以色列空军也曾突袭过伊朗,声称摧毁了其仅剩的3套S-300防空系统,所以在此进行轰炸并没有问题。关键是,以色列没有重磅钻地弹,仍需要美国的帮助。
最初,哈梅内伊多次表态,拒绝与美国谈判。美国似乎同意了以色列的方案,所以借着打击胡塞武装的名义,不断向中东地区部署兵力。
目前美军在相关海域集结了两个航母打击群,还将6架B-2战略轰炸机部署到印度洋的军事基地上,该轰炸机能携带3万磅掩体炸弹,能摧毁伊朗设置在地下的核设施。此外,美国还在以色列增加了两套爱国者导弹和一套萨德防空系统,以免再遭到伊朗的导弹报复。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事情出现了转机。伊朗突然松口,愿意与美国谈判。特朗普团队内部也发生了分歧。
美国情报总监加巴德提交了一份新的情报评估,认为如果打击伊朗核设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这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此外,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尔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以及副总统万斯等人都对轰炸效果表示怀疑,并认为有可能通过谈判与伊朗达成协议。
尽管特朗普多次威胁要动用军事手段,但这一次态度却非常反常,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他还向到访的内塔尼亚胡表示不会支持其轰炸计划。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能放弃。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报道了很多细节,都涉及到高层机密。若不是特朗普团队主动放消息,根本不可能进行如此深度的报道。在这个时候放消息,就是要告诉伊朗,轰炸计划已经准备就绪,特朗普可以拦住以色列,也随时可以支持以色列开展行动。

伊朗现在面临的情况非常不妙,不让步会挨打,让步又要损失核心利益。于是伊朗派外长阿拉格齐带着哈梅内伊的亲笔信前往莫斯科会见普京,寻求帮助。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双方讨论了核谈判问题,阿拉格齐称会谈非常成功。
前不久,俄罗斯和伊朗达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双方关系进一步加深。但目前俄罗斯自己正陷在战争中,而且需要不断向特朗普示好,以便在与乌克兰的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
所以,伊朗可能感觉俄罗斯无法提供太大帮助,还必须拉上中国。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委员佐赫拉万德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和俄罗斯成为美伊核协议的担保人。

实际上,中国也参与过2015年的美伊核协议谈判,并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中国劝说伊朗与美国达成协议,以摆脱制裁专注发展经济。最终伊朗听取了建议。
对于伊朗核问题,中国的立场一直非常明确。要求坚持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同时坚持核不扩散原则,希望伊朗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中国在外交上的努力,当然可以减轻特朗普动用武力的念头。
最关键的是,伊朗必须想明白,坚持核计划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自身能否承担这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