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直以为这起案件结案后,不会再有什么大的社会反响,毕竟这案子看起来,影响力远不如去年的重庆胖猫案,我其实也没啥兴趣分析这案子。没想到四天过去了,我的读者们还在激烈讨论此案,让我颇有些意外,然后有读者对我说,胖猫案是广度大,而大同案是深度重,两者的意义是一样的,你能不能做一些分析。
2.我不太想争论案子的细节,这些法庭上都有非常清晰的信息,真要讨论细节,几天几夜也争不完。我主要想讨论案件走向的整体性,因为现在无论发生哪一起类似案件,都只会产生一种结果:大部分情况下,判决结果一下来,网络上男女对立的情绪就自动增加一分。
3.这些年来,马蓉案、翟欣欣案、胖猫案、大同案,无论结案时是女方受罚还是男方受罚,无论谁有理谁没理,最后在网络上碰撞后,都只是加剧了男女对立,产生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4.进入2020年代,中国内部男女矛盾越来越激烈、家庭关系越来越脆弱,是因为生产力越来越发达,女性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地位,还因为互联网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女性摆脱了自古以来对男性的附庸关系。在外部矛盾中,暴力和怀柔可以压制一切,在内部矛盾中,经济力量直接决定政治生态,女性跟男性的关系,从附庸变成了竞争,从顺从变成了主动,女性越多掌握事情发展的主动权,就会越容易引发男性强烈反弹。
5.现在写字楼里的白领,男性与女性从事同一工种岗位时,大家的收入是差不多的,部分女性还超过了男性。基于这种社会经济基本面,女性同理心大涨,去年才有《出走的决心》和《好东西》这几部从女性视角入手,讲述摆脱成为男性附庸的当代电影。这种电影在十年前是不太可能拍出来的,在二十年前就更不可能,这只是社会发展到这一步时的正常产物,符合马哲里常常提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逻辑。
6.在以前的人生故事里,女性屈从于男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现在不是了,关注大同案的男性网民,其观点主要是:你既然订了婚,又收了我的彩礼,那自然不应当拒绝我,否则你为什么要收我的钱呢?但是这套逻辑在以前行,在现在不行,只要法制越来越完善,女性越来越掌控主动权,她们就越懂得运用法律回击,以前默认的男性社会规则被打碎,男性都觉得自己深深受到了伤害。
7.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套系统应当优先保护弱者,所以建立法律制度时,会更倾向于保护女性,法律本身没有错。而男性遇到这种案件,总是感觉心头不爽,是因为他们认为女性被过度保护,男性做什么都是错。这是因为生产力大大提高后,分配机制、道德约束、组织关系都还处在一个动荡期,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套重新适应新型生产力的机制,甚至新机制连萌芽的迹象都没有看到,大家还在按过去的强弱关系制定规则。
8.网友说,胖猫案伤害了中国年轻男女的恋爱观,大同案伤害了中国年轻男女的婚姻观,其实社会恋爱关系,可以由民众自我决定,政府无权参与,但婚姻关系,涉及财产分配和子女抚养问题,经济利益重大,则必须由政府制定规则。只是现在的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处于混沌期,四十多年经济大潮并没有彻底平稳下来,社会基本面不足以支撑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现在还是在用旧时的生产关系,来判决现时的生产力,所以无论怎么做,两边都很难安抚情绪。
9.最让人担忧的是,生产力越发达,男女对立就越严重,这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通病,而且没有任何国家找到解决方案,无论日本韩国,还是法国美国,都没有一丁点办法。如今表面上还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初级发达国家的中国,面临着同样的社会内部矛盾,我们也同样无可奈何。
10.在这段漫长的混沌期结束之前,我们暂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内部矛盾逐步升级,确实没有啥解决方案,也找不到任何国家可借鉴的办法。只是人类历史那么漫长,所有的社会痛苦,都在拉长时间线后,因为生产力的变化自动消融,所以,实在也犯不着太过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