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学习成果将得到国家和社会认证
仁和学习共同体.家学唐

仁和学习共同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份纲要不仅承载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瞻远瞩,更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人的教育生活。其中,关于 “建立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 的规定,为那些失去常规教育正规学习机会的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让他们能够通过非常规教育的非正式学习获得国家认证的资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常规教育的机会。他们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早早辍学去打工养家;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时间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也可能是因为个人选择,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暂时放弃了学业,投身到其他领域。这些人在后续的人生道路上,往往会因为学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受到限制。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以学分银行为平台,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通过各种非正式学习途径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量化,转化为相应的学分。无论是参加职业培训课程、在线学习项目,还是通过自学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可以被纳入到学分银行的体系中。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按照资历框架的标准,获得相应的国家认证资历。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习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
资历框架的建立则为人们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它就像一把尺子,能够准确地评估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通过资历框架,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国家认证的资历也将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增加竞争力,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终身学习制度的实施,还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它让每一个人,无论出身、背景、年龄如何,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许多人的学习励志故事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终身学习中来。
当然,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如何确保学分银行的公正和透明,如何保证资历框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何提高社会对非常规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可度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关于终身学习制度的规定,为失去常规教育正规学习机会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它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关怀,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充满了信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制度能够早日落地生根,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