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美国有4高层先后提“核轰炸”,为何没做出疯狂举动?

周术明说 2024-12-11 13:40:57

1950年10月,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作出了一个非常举动,置中国的警告于不顾,强势派人越过三八线。

这是麦克阿瑟的“野心计划”,自从仁川港登陆之后,他的膨胀感已经超过了他的控制力。

在他看来,就算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人也做不了啥,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没有坦克,靠什么阻挡多国部队统一朝鲜半岛?

但是,麦克阿瑟不会想到,事实无情打脸......

1、喊着要使用“核武器”那4位美国高层

麦克阿瑟这人,为了胜利,可以不顾一切,底线放的极低。

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克阿瑟就提出了用核武器的观点,他说道:

“我认为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我们可以用原子弹发动致命一击,而重建工作,朝鲜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让我的B-29轰炸机大显身手吧!”

那时,人们将麦克阿瑟当成了“疯子”。

不过,美国的查尔斯?博尔顿将军很认同麦克阿瑟,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美国可以从核武器库中拿出10-20枚核弹使用。

对于麦克阿瑟疯子般的言论,杜鲁门是怎么看的呢?没有第一时间同意,但有反应,他计划向英国和关岛派出了配备核弹的轰炸机。

那一刻,杜鲁门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

不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不妥当,常规武器应该能解决问题。

随着时间推进,朝鲜人民军将美韩联军逼到了釜山。面对此情此景,麦克阿瑟没有慌张,提出了“仁川登陆”计划。

这是个天才计划,也是个危险的计划。

但是,麦克阿瑟成功了。

从麦克阿瑟登陆仁川港后起,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仿佛启动了“屠杀”朝鲜人民军的按钮,开始变得所向披靡。

面对巨大的实力差距,加上补给线被拦腰斩断,朝鲜人民军一败涂地。

朝鲜是生存,还是消失?

这事,朝鲜说了不算,得靠援军。援军只能是苏联红军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苏联一手推动了朝鲜战争的发生,关键时刻,声称不适合出战,希望中国帮助朝鲜。

毛主席等人最后做出重要的决定:出兵。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十月下旬入境朝鲜大地的,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队伍昼伏夜行,采取穿插切割、灵活无比的运动战。

战术是优质的,效果完全拉满,经过第一、第二战役,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被志愿军一路平推,一顿胖揍。

美国的老脸挂不住了,麦克阿瑟气懵逼了。

1950年11月30日,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杜鲁门说出了“超级言论”:我们不惜采取任何方式打败中国军队,不排除使用核武器。

此话一出,世界一片哗然。

最为激动的还是美国的将军们,空军中将乔治?斯特拉特迈耶命令空军司令部指挥官霍伊特?范登堡将军迅速向远东派出具有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分队。曾经轰炸日本东京的李梅,自告奋勇,要求指挥这次袭击。

南卡罗莱纳州众议员门德尔?里弗斯宣布:动用原子弹的最佳时机,非现在莫属。

......

总之,支持核武器用到朝鲜战场的美国将领、政客很多。

美国人群情激昂,世界却像炸了锅。

联合国先是表示反对,欧洲各国纷纷表示反对,英国首相艾德礼直接访问美国,就核武器一事和杜鲁门交流,希望不要使用。

就此,杜鲁门也认为不合适。

杜鲁门为了各方影响,不想随意使用核武器,但麦克阿瑟不这样想,他在1950年12月9日,再次提出使用核武器,12月24日,提交了24个核攻击的目标。甚至,麦克阿瑟提出用30-50颗原子弹,形成一个布满辐射性的区域,让中国军队无法继续派军,他可以在10天内打赢战争。

荒唐的逻辑,没人理。

1951年3月,麦克阿瑟再次提出用核武器。

麦克阿瑟越是想用核武器,越是证明一件事:打常规战争,美国打不过了。

在1951年四月初,麦克阿瑟单方面宣布要扩大战争,将战线扩大到中国沿海城市。

美国总统杜鲁门等人再也不能忍了,他们想要控制战争规模,麦克阿瑟一心要扩大规模,且一副桀骜不驯、目无上级的样子。

终于,杜鲁门、国防部的高层经过商议,让麦克阿瑟下课了。

不过,麦克阿瑟下课之前,杜鲁门下了一道命令:将9枚核武器运送到关岛和冲绳,并交由军方监管。

这说明,杜鲁门在准备最坏的情况出现。

所谓最坏的情况就是:美国被彻底打败,中朝联军不依不饶,继续进攻,试图歼灭盟军,并统一朝鲜半岛。

麦克阿瑟下课了,李奇微接任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

都知道,李奇微比较务实,指挥水平也不低,他对使用核武器怎么看待?

李奇微也一样,在做最坏的打算,他于1951年5月提出:希望美国本土运送38颗原子弹到远东。

从李奇微的表现看,他对战胜“中朝联军”(主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信心。

从1951年夏开始,敌我双方开始了陆陆续续的谈判,但是,谈判期间,美国的轰炸没有停止,战争依然在继续。

1952年,李奇微也调走了,美国的克拉克将军接了班。1953年年初,艾森豪威尔正式上任了。

面对美国无法取胜的战争,艾森豪威尔有些无力。

3月,斯大林去世。

艾森豪威尔也将“使用战术核武器”做为了一个选项。

看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骁勇,六月底,艾森豪威尔暗中传话给中国:希望谈判,如果继续战争,美国考虑使用核武器。

艾森豪威是恐吓,但也不排除真的使用。

于是,最后的谈判开始了。

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达成了“停火协定”。

美国前后有四位高层提出了使用核武器,而且做了相关的准备。

最后为何没有使用?

继续看下面。

2、朝鲜战争中,美国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原因

核武器,国之重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因为带来的各种影响实在太大了。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屡次提起要使用核武器,最终没有用,原因无非这么几个。

第一,恐吓作用,大于其它。

有核大国,提起使用核武器,大多数时候就是“恐吓”。

比如六十年代末,苏联说要对我们使用核武,那是“恐吓”。比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喊着要用核武,也是对我们的“恐吓”。

从志愿军前前后后的表现来看,我们从上到下,并没有被美国人的“恐吓”吓到,如此,美国“使用核武器”就成了一句言谈而已。

第二,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核武器的“理解和使用”不相同。

政府喊着要用核武器,就是一个政治策略,仅此而已。

看美国杜鲁门政府对朝鲜战争的观点,就是打一场“有限的局部战争”,如果用了核武器,一旦达不到目的,战争就扩大化了,苏联也会卷进来,到时候,可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都说苏联不想打三战,美国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杜鲁门也好,艾森豪威尔也罢,只是将“核武器”当成了政治工具,可以说,但“用”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国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快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赶下海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虽然胖揍过美军和联合国军队,但要大胜美国,歼灭联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军队不一样,军队要以胜利为目的,只要能获胜,可以使出十八般武艺。

所以,麦克阿瑟说要使用核武器,那是真的。李奇微要核武器,那也是真的。这些将领,一旦打了一两次败仗,就会大概率使出大杀器。

前线军队的问题是:要使用核武器,必须要经过总统、国防部、国会的同意。当时,美国总统和国防部就不同意冒然使用核武器,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使用核武器就成为了“不可能”。

第三,欧洲强烈反对使用核武器。

你没有看错,朝鲜战争时期,欧洲强烈反对美国使用核武器。

甚至,在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发表“不排除使用核武器”后,英国首相艾德礼专门飞了一趟华盛顿。

欧洲为何不支持?

因为,当时的中苏已经形成了军事同盟,而苏联也是有着核武器的。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或中国东北、沿海城市使用了核武器,那么,苏联会大概率向美国的盟友欧洲各国使用核武器,到时候,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都有可能成为人间炼狱。

不是欧洲人有多好,而是,一个不小心,他们会被牵连。

军方可以为了胜利,啥都不顾,但美国政府做不到。

还是那句话,除非美国被打残了,严重影响国际地位和自身安全。否则,启用原子弹很难。

第四,反对的舆论呼声很高,美国有所顾虑。

迄今为止,核武器用在战争中的情况,只有两次,都是在日本。

那时的日本处于什么情况?

那时的日本是法西斯国家,四处侵略,和盟军不死不休。当时,美国人扔原子弹,毫无心理压力,曾经参与轰炸的美国军人后来评价原子弹轰炸日本:原子弹下无冤魂!

朝鲜完全不一样,人家就是一个半岛内战,并没有出去侵略谁。朝鲜人民军也没有给美军造成“偷袭珍珠港”般的后果。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仅仅是和美军打常规战役,仅此而已。

关键是,美国的常规武器比中国和朝鲜强多了,从战损比看,伤亡人数远比中国、朝鲜少。说美国人失败,也仅仅是前三次战役中失败,后来就是处于胶着状态罢了。

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启动“原子弹”的必要,反对的舆论也是大得很。

如果小国有原子弹,那是保命的最后武器。如果大国有原子弹,其实就是个“政治工具”。

总而言之,虽然美国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将军麦克阿瑟、李奇微等人都提过使用核武器,但恐吓多于实际,一场局部战争,不足以启动原子弹,而且反对的国家多,反对的舆论声音很大,如此,美国的原子弹只是拿来备用,当做“镇场神器”,防止出现最坏情况。

参考资料:《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作者: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