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俩院子,一院房子新一些,但是也有几十年了;另一院老一些,当然也更传统,门楣上面刻着“勤俭持家”。
吸引我的是院子里面的大树,树干粗壮枝丫朝天,树冠遮蔽了大半个院子。
似曾相识,好像和汤峪三村的那院老宅子很相似。这里的门牌上写着:桐花沟村四组。
在久违的朗晴天,我们来到了蓝田的桐花沟,想要找一个看山色晒太阳的地方,这里算是一个。
从环山路拐上去,沿着水泥路慢慢往上,这就一路到了桐花沟景区梁上的小广场。
停车瞎逛,这里还是老样子:前面的横岭在望,后面的秦岭叠嶂,两边都是纵横的沟壑梁坡。
冬日的桐花沟,总是有一种迷幻的色彩,坐着坐着就想眯一会儿。
要是春天来,这里有油菜花有梨花桃花,色彩是斑斓的;到了冬天,除了翻晒的田地,就是点点染染的树林,唯一的亮色就是逆光的芦苇,在风中飘呀飘。
上面的桐花亭是最高处,有副对联:回望遗址蓝田猿人文明初始,坐观玉山蓝关古道源远流长。说的就是两边的风景,一边是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一边是玉山下面蓝关古道。
旁边还有一个长廊,这里也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
阳光正好,太阳下的山川在天底下都安详的睡着,睡着就最舒服的状态。
其实要是不想走的,就在这里停下车,支个桌子露营野餐喝茶晒太阳,就很幸福了,这段时间我是找了好几个冬日晒太阳的好地方:玉山慢城景区,长安南村废弃的水库,加上这个就有仨了。
沿着水泥路往前走,过了贮水池观景台,还是水泥路,大概还有不到一公里,开车也行,散步也行。走走停停都是美景。
我们就慢慢的前行,开始是沿着梁上走,走着走着就到了山坡的一侧。
冬日的塬坡都是安静的,清灰色朦朦胧胧,小心地把鲜亮的色彩收藏者,都是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
一路的芦花,可惜没有好的拍照技术,不能拍出好的照片。
路边有种油菜的,在太阳下慢慢的干活。他们不着急,倒不像是干活的,好像是郊游晒太阳。
路边有福朝峪管护站的牌子,从这里是可以到这个峪口的。
在这几户人家前有个健身小广场,这里的小路估计就是往峪口去的道路吧?没有人,我们不得而知。
人家院子一棵大树吸引了我,这该是一棵国槐,上面的枝丫一半枯干一半又树叶,下面的树干已经中空,很多地方都用砖石填着,其中一个垒砌了一米多高,好像一个刀疤。
有新盖的房子也有老房子,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人。
蓝田这一带的老房子很有特点,外墙都是大块的“焦护砌”,边角上也有用砖的,和周围的环境很容易融为一体。
新房子就不一样了,大多都是明瓦大窗亮亮的栏杆,颜色都有些突兀。
老房子新房子都没有人,这是相同的。
慢慢走着,就到了道路的尽头,眼前就出现了这两个院子。
这两家院子在高处,下面就是坡就是沟,沟的那一边就是有名的蓝田网红打卡地荞麦花岭,隔了一条沟,这里就冷清多了。
吸引我的是最头头的老院子,这是关中最传统的小院布局:两边厦子房,就是“房子半边盖”,后面是堂屋。而中间的门楼窄窄的,收拢着整个小院的。
一半讲究的都在这个院门上,用砖砌出各种花式的纹路,细节满满却又端庄大气,把院子主人的审美性格都体现出来。
从院门露出的缝隙看,两个小院中间有一堵墙,却是开着一个园门,应该是老弟兄俩,院子隔而未隔,透着亲近,又保护着隐私。
院子外下面是一小片平地,现在是都长着密密的树,看着以槐树居多。要是春末夏初,这里应该满是槐花的香味。
再往下,还有几户人家,我们刚走上几步,两只小狗汪汪汪的撵出来,再院子近处却又停住了脚步。
我们喊了几声,没有回应,小狗倒是吓地退回去了。主人不在,我们就不好往前打扰了。
一路慢慢我们就返回到桐花沟景区的停车场,风景依旧,地里劳作的人还在地里,只是路上多了几个背着包,从沟下面小路走上来的游客,他们说坡上的芦花美得很。
确实,梁上的都这么美,坡下面当然更美了。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