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叱咤风云的冯小刚,终究还是低头了
机场那一声咆哮,成了冯小刚转折的开端。
一顿不合心意的飞机餐,激怒了这位曾经的"贺岁片之王"。网友们说得对:"一个导演在机场对着服务员发火,这算什么本事?"
从《甲方乙方》到《手机》,从《天下无贼》到《唐山大》,冯小刚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那时的他敢说敢做,有话直说。记得他曾放话:"不懂欣赏是你们的问题。"
五分钱看电影的穷小子,一步步爬到华语电影顶峰。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老炮儿"也会有服软的一天。
《只有芸知道》票房惨淡,《北辙南辕》收视率低迷。曾经的金字招牌,现在蒙上了一层灰。
一位资深影评人这样说:"冯小刚不是认怂,他只是看清了现实。"
确实,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导演的才华似乎不再是重中之重。"你请了多少流量明星?""话题度够不够?"这些问题主导着电影市场。
记得《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冯小刚和万达的那场"圆方之争"吗?他痛斥排片不公,直指万达"玩猫腻"。那时的他还在坚持,还在抗争。
王思聪的回应干脆利落:"观众喜欢看什么,票房自然会证明。"
这话扎心,扎得不止冯小刚一个人疼。整个电影圈都在思考:艺术和市场,到底该如何平衡?
看看张艺谋,从《红高粱》到《长城》。陈凯歌,从《霸王别姬》到《赛车总动员》。连向来特立独行的姜文,不也拍了《一步之遥》这样的商业片。
一位网友说得好:"冯小刚不是认输,是整个电影圈都在向市场低头。"
有人说冯小刚变了,他不再是那个敢怼天怼地的"北京爷们儿"。我倒觉得,他只是学会了与时代和解。
从前的他敢说"观众不懂欣赏",现在的他说"我已经不适应这个圈子了"。这不是示弱,而是成长。
只是这种成长,着实让人心疼。一个导演,该为艺术坚守,还是为市场低头?这答案,怕是连冯小刚自己都在摸索。网络上有个段子:"冯导,您还记得当年五分钱看电影的自己吗?"那时的他,一定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贺岁片之王。更想不到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几度风云都不由人。现在的电影圈,投资方看流量,观众追热点,导演被裹挟其中。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多少人能坚守初心?有人评论说:"冯小刚认怂是内娱的一记警钟。"这话说得不错,可惜,听见了又能如何?我常想,如果让年轻时的冯小刚看看现在的自己,他会说什么?那个只有五分钱,却怀揣着电影梦想的少年,会认可现在的选择吗?或许,这就是命运给每个人的考验吧。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谁还在乎电影背后的故事?谁还记得那些曾经坚持的人?冯小刚的转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电影圈的无奈。可这面镜子,又有多少人愿意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