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2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李依谈事 2025-02-15 17:09:08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红军长征时可谓遭遇了千难万险,前方又迷雾重重,自然环境极其恶劣。背后有蒋介石的追兵,试图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切断红军多方面的供应。

而就在红军面临断粮的危急关头,有人给红军送出了20万斤粮食。

他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红军面临断粮风险

1935年8月21日,长征的红军开始穿越茫茫草地。

此时的红军状态并不好,刚刚过了雪山,军中的粮食消耗的很多。

虽说红军此前一直在积极地筹备,但粮食仍然非常紧缺。为了能穿过草地,红军战士们开始吃野菜,甚至是树皮。

如此恶劣的环境,加上断粮的影响,很多红军战士没能走出草地,最终牺牲在长征的路上。

这对当时的红军来说,相当不利。因为缺粮的情况继续,且走不出草地,那么背后的国民党军必然会趁虚而入。

在国民党军看来,围剿红军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只要红军继续困在这里,无人帮助,必然会撑不下去。

可让国民党没想到的是,红军在生死关头,拿到了20万斤粮食的关键救援。

杨积庆,雪中送炭。

杨积庆是蒋介石亲封的洮岷路保安司令,但其实他是当地的土司,是藏民的首领。

只是因为他当时的管辖地区是在国民党势力范围之内,所以蒋介石也自然而然的将其归为自己调遣。

而当时红军想要突破包围圈共有三条路,第一条是从胡宗南方向突围,第二则是绕道青海,第三是继续北上。

而在权衡之后,决定继续北上。北上的路线,也就是杨积庆所在的防线。

在蒋介石得到红军将继续北上的情报之后,便赶忙下令要求杨积庆等人一定要死守在必经之路上,并设置封锁线,试图将红军陕甘支队一举消灭。

在蒋介石看来,三路部队对处境艰难的红军,优势在我。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杨积庆竟然做出了一个让他没想到的举动。那就是给红军“送”上了20万斤的粮食,帮红军解决了燃眉之急。

杨积庆的身份实际是卓尼的第十九代土司,其家族在甘南地区相当有威望,在当地也有不少的粮仓。

而红军在北上进入卓尼县境内之后发现,大山深处并没有埋伏的痕迹,不仅如此,在一个小村子里竟然还有一个储量充足的粮仓。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粮仓没有上锁,更无人看守。这对红军战士来说,显然是雪中送炭。

而在红军仔细清点之后发现,这食物却是考虑的周到。这里面的粮食足足有15万公斤,还有食盐1000多公斤。不仅如此,粮食的种类是西北地区相当罕见的小麦。

要知道,当时粮食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尤其是小麦。所以,这对于红军来说是异常珍贵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15万公斤的粮食,红军的提灯得到了充分的恢复,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得以继续向北转移。

而在到了鲁大昌驻守的区域后,红军因为有了充足的体能,一举打败鲁大昌部队,再获得5万公斤粮食。

可以说,因为那15万公斤的粮食,红军才能在对阵鲁大昌的部队中有更多的优势。而在这一战后,红军已有了20万公斤的粮食。

而鲁大昌军队的溃败,也意味着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堵彻底失败。

无人看守的粮仓

粮仓作为战略重地,自然是重兵把守,正因如此,杨积庆管辖范围内粮仓无人看管,没有上锁,显然是有意为之。

事实上,杨积庆在红军到来之前,特意下了命令告诉手下粮仓不必派兵看守,希望红军能看到粮食。

而他之所以要帮助红军,是因为杨积庆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士,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都有了解。他明白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所以希望红军能存活下去,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

只是,蒋介石是容不下杨积庆的。

1937年8月,蒋介石利用杨积庆部队的内部矛盾,对杨积庆下手,称其“私通红军”。

而在1937年9月1日,鲁大昌则派出手下假借奉上级之命,密谋除掉杨积庆。最终,杨积庆被残忍杀害,其长子、长媳、孙女等人也都被杀害。

在杨积庆死后,国民党还曾在会议上大肆宣布杨积庆私通红军的“八大罪状”,但遭到了当地藏民的强烈反对。

回顾过去,如果没有杨积庆这20万公斤的粮食,红军面临的处境将会更危急。而杨积庆为红军做的努力,会永远留在大家心中。

参考资料:

为长征红军让道放粮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文史春秋》,中国知网

【陇原红故事】大义千秋的土司杨积庆——甘肃党史

卓尼土司杨积庆——澎湃新闻

0 阅读:0

李依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