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行器冲破云层,女娲山的苍翠、圣水湖的碧波、武陵峡的奇峻在脚下铺展成一幅立体画卷,竹山县的山水之美以全新姿态闯入大众视野。2024年10月26日,竹山县通用机场低空飞行项目正式运营,标志着这座鄂西北小城正式叩开"低空经济"大门,将观景体验从二维平面推向三维立体时代。

轰鸣声中,一架白色阿若拉SA60L飞机从1200米跑道腾空而起。机舱内,来自河南的孙女士紧握操纵杆,在飞行教员指导下完成了一次30°俯冲。失重感袭来时,心跳和云层一起翻涌,但眼前的景色却像翡翠一样镶嵌在山间,"太震撼了!"这位学员兴奋地说。
这条"空中观景走廊"能让大众在12-15分钟内俯瞰竹山美景:600米高空处,女娲神话发源地化作绿毯上的雕塑,绿松石矿脉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正如首批学员张聪所言:"熟悉的风景突然变成巨型沙盘,这才理解什么叫'上帝视角'。"
不同于传统项目,竹山低空飞行将"体验感"做到极致。学员不仅能坐在机长副驾参与基础操作,还能进行特技飞行,在3500小时经验的民航教员护航下,体验失重俯冲的刺激。
面对公众对安全的关切,项目方用数据说话:“所有飞机通过民航局适航审查,教员人均飞行3500小时,每架次配备足额航空意外险,急救设备辐射半径不超过300米。”记者亲历发现,从电子安检门到飞行区反光背心,地面流程堪比民航标准,让学员绝对放心,萌生飞行驾驶的渴望。

这座通用机场,正成为竹山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自2019年选址至2024年试飞,地方政府同步布局低空经济生态圈。据竹山通用机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有望与湖北楚天通航有限公司合作勘测3条旅游航线,规划串联武陵峡、圣水湖、神农架等跨区域线路;同时配套建设飞行主题民宿、航空科普研学基地;更借势《十堰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力争2026年形成通航运营、执照培训、短途客运等多维度的完整产业链。当夕阳为阿若拉飞机镀上金边,这座曾经深藏秦巴山区的县城,正在螺旋桨的轰鸣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飞天传奇"。(杜登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