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学晶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心情自然是复杂的。
想象一下,他们一家人刚下飞机,疲惫不堪。
即便如此,闫学晶也立马开启了直播,分享自己的感受:“北美之行收获好大,今天一下飞机到北京之后,就想长出一口气,回北京真好啊。
”那一刻,她的表情是无比放松的,就像从一个陌生世界返回自己熟悉的家。
儿媳妇和小女儿的表现这里不得不提闫学晶的儿媳妇徐梦迪和七岁的小女儿媛媛。
出国演出,需要进行很多英文交流,这让闫学晶这个不太懂英文的长辈感到十分紧张。
但让人惊讶的是,儿媳妇的英文交流能力非常强,甚至媛媛也可以大胆地用英语交流。
有一次,在酒店里,有服务员来敲门,闫学晶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就在这时,小媛媛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与服务员对话:“什么打扫不打扫啊,明天再打扫吧,因为我们明天走。
”听到这里,会让人感觉她不仅仅是会几句简单的英文,而是真正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自如。
文化差异与适应语言并不是他们在美国唯一需要适应的事情。
文化差异是另一个要面对的挑战。
儿子林傲霏就说:“国外的生活习惯和咱们国内真是不一样,平时娱乐项目少,晚上下班之后,一切活动好像都消失了,所有人都回家,街头冷清得像咱们的小县城。”
更不用说,他们还碰到了各种陌生的情况。
有一天晚上,林傲霏和妻子徐梦迪夜里两点多出去给母亲买药,遇到一个喝醉的流浪汉,对着他们哇啦哇啦喊叫,确实让人心跳加速。
类似的情况在白天也发生过,有一次他们坐摩天轮时,一个看起来精神不太正常的男子在马路上喊叫,还朝他们指指点点,谁都听不懂。
这个时候,依然是小媛媛站出来,淡定地解释:“他在叫人,问那个人在哪里。”
结束旅行,重返北京的感慨演出结束后,他们乘坐了六七个小时的大巴车返回北京。
车上特颠簸,周围的环境也很荒凉,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植被。
这一趟旅行的艰辛可想而知。
尤其是对于带着孩子的闫学晶来说,真是辛苦。
回来后,她决定好好休整自己,开始直播带货的工作。
对闫学晶来说,这次经历中,最令她开心和骄傲的还是孩子们的表现。
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痛感没有语言知识的窘迫。
尽管她对美国的生活方式有一些不习惯,但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自如应对,这让她感到欣慰和自豪。
家庭幸福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旅行对于闫学晶一家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
她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坚韧和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家人的成长和支持。
不论是儿子儿媳妇,还是七岁的媛媛,他们都展现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无疑是他们家庭幸福和睦的体现。
闫学晶感叹,多亏了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这次美国行虽然艰辛,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回国之后,她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更坚定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她说,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知识能让我们在各种环境中自如应对,这也是她对家庭和孩子最深的期望。
通过这次旅行,闫学晶一家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而孩子们优秀的表现,也给了他们无尽的希望和骄傲,也让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受,闫学晶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期待。
家庭的和谐和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让她更加确定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的力量。
通过这次美国之行,她不仅仅是经历了一段旅程,更是对自我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体验,相信也会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无论在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家人的支持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