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理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增进家校协同合作的优质契机。
然而,日前浙江杭州发生的一场研学活动报名风波,由于老师在家长群内的不当质问,引发家长的反感进行怒怼,媒体曝光后更是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激烈争议。
此事件不仅牵扯出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信任危机,更促使人们对研学活动的价值内涵、收费合理性以及所谓自愿原则的“自愿”俩字展开深度反思。
事件缘起:班主任不当质问引争议
浙江杭州一位学生家长爆料,因未为孩子报名学校组织的赴野生动物园的研学活动,在家长群遭到班主任质问 “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价值观问题”。
群聊截图显示,该班级此次研学报名缴费者仅 14 人,22 人未报名。班主任强调集体活动对培养孩子组织纪律性和增进同学情谊意义重大,而当前报名状况却显示部分同学不合群,遂向未报名家长抛出这一尖锐质疑。
此言一出,家长们群情激愤,纷纷在群内回怼。有家长解释孩子已多次游历该园,故而未报名;有的家长则指责班主任价值观扭曲。
更有家长对活动收费高昂表示质疑,毕竟野生动物园儿童票仅 140 元,学校研学收费却达 258 元,不禁令人怀疑教师是否借此谋取私利。
官方通报:学校道歉与家长质疑
事件经网络发酵后,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德市更楼初级中学随即发布通报,承认网友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已对涉事教师予以严肃批评教育,教师也已认识错误并向家长致歉。
然而,学校的回应虽较为迅速,但其诚意却遭到部分家长质疑。家长们围绕研学收费合理性提出诸多疑点,如学校团购价远超儿童票却未说明缘由,是否存在其他费用且是否合理等。
从爆料家长的愤懑表述来看,其对涉事教师的不满并非一朝一夕,这也暗示涉事教师平日与家长沟通或许就存在态度不佳的状况,甚至有家长怀疑其为完成学校任务而频繁 “推销” 研学活动。
背后问题:自愿原则的 “虚假” 与教育本质的反思
此事件也将学校宣称的 “自愿原则” 的虚伪性暴露无遗。
在现实场景中,学校组织活动虽表面强调自愿,但一旦报名结果未达预期,便出现诸如 “扣帽子”“穿小鞋” 等违背自愿原则的手段,迫使家长和学生就范。
这让家长们对 “自愿” 的真实性产生极大怀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备受诟病。教育的真谛在于培育学生品德与才能,绝非传授虚伪与文字游戏。
这警示学校在组织活动时,务必切实尊重家长和学生意愿,保障自愿原则落地生根,同时坚守教育本质,杜绝教育商业化与功利化倾向。
同时,众多网友对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质量表示忧虑。有网友指出,部分学校的研学活动往往徒有其表,学生只是浅尝辄止地参观,缺乏深度的学习体验。
有媒体热评: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不应成为 “敛财工具” 和 “道德绑架场”,而应回归教育本质,真正让学生有所学、有所获。
热点快评:研学活动需回归教育本质
近日,浙江杭州建德市更楼初级中学的研学活动报名风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事件恰似一面棱子,折射出当下学校研学活动潜藏的诸多弊病,也促使教育部门要重新审视研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
学校开展研学活动,初衷是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开阔眼界,提升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进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却滋生出一系列令人堪忧的现象。
建德市更楼初级中学的这起事件里,班主任因研学报名人数寥寥便对家长进行不当质问,这无疑将教育的功利性赤裸裸地呈现于众。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与启发,而非强迫与指责,这般带有道德绑架色彩的行径,既刺痛了家长的情感,又背离了教育的初心。
再观研学活动的收费乱象,学校团购价远超儿童票价格,却又未能给予合理解释,这自然会招致家长们的满腹狐疑。学校与教师是否借研学之名中饱私囊,成为家长们心中难以驱散的疑云。
研学活动的收费理应透明合理,且以教育价值为导向,绝不能沦为某些人敛财的手段。倘若学校与教师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教育方向,那么此类研学活动便已丧失其存在的根基。
此外,“自愿原则” 的虚假践行也是此次事件的焦点所在。学校组织活动时虽满口 “自愿”,可一旦结果不尽人意,便千方百计迫使家长和学生 “自愿” 就范。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不仅严重破坏了家校之间的信任纽带,也让学生对 “自愿” 的内涵产生误解。
真正的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家长与学生的自主抉择,而非以各种名义变相强制。
对于学校而言,当以此为戒,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沟通水平,杜绝此类事件再度上演。同时,要将研学活动的自愿原则落到实处,让家长与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形自主抉择。在活动的组织策划层面,注重品质与教育价值,确保学生能在研学活动中真正受益,而非敷衍了事。
作为教育部门,亦应强化对学校研学活动的监管力度,规范收费标准与组织流程,捍卫研学活动的公益性与教育性,让研学活动真正回归教育本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有益助力,而非争议与质疑的源头,更不能沦为形式主义的 “空架子”,丧失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令学生与家长对教育的公信力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