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不了守不住?中国空军在西藏上空,曾被印度空军整整欺负了40年

成倚贤 2025-01-07 14:34:55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华启生

前 言

每当提到印度军队,可能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发笑,但印军这个在许多人眼中充满“咖喱味”的军队,他们的空军竟然曾在中国边境耀武扬威,我军也曾“攻不了、守不住”,被印度空军“欺负”了整整40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起步阶段的力量对比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小米加步枪”打下了江山,天空却显得有些寂寥,彼时中国空军的“家底”主要来自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飞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说是空军其实更像个“万国牌”飞机博物馆,维护保养都成问题,更别提形成战斗力了。

苏联老大哥伸出援手提供了米格系列战机技术,这才有了歼-5和歼-6的国产化,然而受限于当时的工业基础,产能爬坡缓慢数量有限。

与中国相似印度空军也是“白手起家”,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接过的是一些老旧的喷火式战斗机,总数不过200来架,以及少量二战时期的“老爷机”,论数量与中国差不多;论质量,半斤八两。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印度开始积极“买买买”,英国为了维持在南亚的影响力,也乐于做这笔生意。由此吸血鬼战机、霍克猎人战机先后进入印度空军服役。

到1965年印度空军飞机总数达到了770架左右,数字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维护能力不足,只有三分之一的飞机能够正常使用。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彼时中国空军虽然装备了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在技术上略胜一筹,且占据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但西藏地区机场条件简陋,无法有效支持米格-17的起降作战,因此没有进行大规模空战。

地面部队则势如破竹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战斗,这一战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亚霸主”的迷梦破碎,也让他们认识到空军力量的不足。

痛定思痛印度开始加大空军建设投入,走上了“买全球,买最好”的道路。

印度的领先与中国的困境

6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几乎同时从苏联引进了米格-21战机的生产线,然而两国后来的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

印度作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在军购方面可谓左右逢源,苏联不仅提供了米格-21的生产线,还陆续提供了各种改进型号,包括多用途型和当时相对先进的米格-21BHc。

到70年代末印度又从西方国家购买了美洲虎攻击机和幻影-2000战机,进一步提升了空军的作战能力,80年代印度更是成为米格-29战机的第一个海外用户,一口气购买了上百架。

反观中国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在技术引进方面处处受限,拿到的往往是“猴版”技术,再加上当时国内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逆向工程”也进展缓慢。

歼-7的研制和生产一波三折,歼-8的早期型号性能也并不突出,数量更是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歼-6、歼-7这些二代机仍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与印度空军相比,在技术水平上存在明显的代差。

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国空军在青藏高原的部署也面临诸多难题,高原地区气候多变,对飞机的性能和维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时的中国甚至缺乏能够在高原长期部署的通用直升机,反观印度,早已从美苏两国购买了大量的直升机,用于人员物资运输和火力支援,印度甚至能够利用米格-26重型运输机将155毫米榴弹炮运送到前线,形成火力优势。

在中印边境的空中对峙中,中方长期处于劣势,受制于落后的装备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空军只能依靠地面雷达引导战机行动,并加强地面防空火力,以驱逐印度战机,维护领空安全,然而随着印度空军装备的不断升级,这种被动防御的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

到了80年代印度空军已经初步具备了超视距空战能力,中国空军在技术上被全面压制,这段时间,是中国空军最为艰难的时期,在“造不如买”和“不得不造”的矛盾中挣扎,在技术封锁和自主创新的博弈中求索。

青藏高原上空的阴影,时刻提醒着中国空军:落后就要挨打,自主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空军实力的崛起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抓住历史的窗口期,中国从苏联购入了苏-27战机及其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歼-11A,这批“侧卫”的到来,无疑为中国空军注入了强心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印度的差距,但也仅仅是“一定程度”。

印度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俄罗斯购买了苏-30MKI,其性能比中国引进的苏-30MKK更为先进,数量也更多,中印空军之间的力量对比,依然微妙,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1世纪。

痛定思痛中国意识到,“买买买”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能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于是国家开始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投入,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克技术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歼-10的服役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款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不仅性能优异,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中国空军从此拥有了可以实战的国产先进战机,这不仅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自信的提升,是自主创新的胜利。

随后几年,歼-10C、歼-16、歼-20等一系列先进战机陆续服役,中国空军进入了“下饺子”时代。

歼-10C作为歼-10的改进型,在航电系统和武器配置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歼-16,这款“四代半”战机,在航电系统和雷达方面已经接近五代机水平,对印度空军的苏-30MKI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而歼-20的横空出世,更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迈入五代机时代,对地区空中力量对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空军的发展似乎陷入了某种瓶颈,虽然印度也从法国购买了“阵风”战斗机,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斗机,则一直难产,事故频发,更像是一个笑话,而非真正的战斗力,此前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系列战机,虽然数量不少,但由于维护保养不善,事故率居高不下,很难保持稳定的战斗力。

结语

回顾中印空军实力对比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中国空军从落后到领先的转变,正是得益于对自主创新的坚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日益突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源1.2015年6月20日,中国军网:解读印度空军历史与发展战略:已建航空航天大队

2.2024年11月13日,新华网:美国力推“印度特供版”F-16,印度会买账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