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本是必胜之局,一位顶级谋士缺席,彻底毁了刘备兴汉大计。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智谋诡计捧得太高了,导致仿佛会觉得刘备只需要一个谋士诸葛亮就可以,其他谋士都毫无用处,这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公司要正常运作,就需要各司其职,擅长外交的去外交,善于内政的管内政,擅长打仗的去打仗,善于做参谋长的就做参谋长。
事实上,正史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有一个很客观的评价,那就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显然,诸葛亮治政治国的能力要明显强于奇谋诡计的能力。但不要过分解读,说诸葛亮不会打仗,那就从一个极端评价到另一个极端评价了。
这就是为何刘备入川之战带的是庞统,汉中之战带的是法正的根本原因,刘备他作为老板,知道如何把人的最强能力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是刘备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为每逢打仗,参谋长是很重要的,临阵之际,参谋长是需要给主帅刘备出主意的,或者劝谏刘备的。因而参谋长的脑子一定要非常狡猾,非常灵活,面对形势万变的战场情况,诡计一定要多端,思维一定要是跳跃性的。单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是略逊色于庞统和法正的,看看庞统的上中下三策就行,简直是向领导提报军事方案的模范代表啊,而且最坏结果最好结果参谋长都应该帮主帅想好,奇谋一定要随机应变的,而且要奇思妙想的。
再加上刘备每逢大战,他都喜欢亲征,手下将领单独带队大仗他不放心,他就非常需要一个诡计多端的参谋长在身边。庞统死后,法正完美顶替了庞统的位置,可惜的是,夷陵之战前法正也去世了。这一点,诸葛亮本人也是承认的,因而他曾说过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回过头看蜀汉集团,最好的配比是刘备+参谋长庞统或法正,去开疆拓土;关羽+内政高手诸葛亮守备后方,足食足兵。如果这四个人都不死,同时存在的时间长一点,蜀汉集团的势力将不可预估。
刘备为何伐吴,实际上也是在赌博。如果打赢了大胜歼敌,那就是直接拿下荆州;如果打平了僵持住等曹丕出兵东吴有所动作,那就可以和东吴议和割地荆州一半一半;如果打输了小败,那就消耗点钱粮呗,这是保本不赔的买卖啊。
然而没想到的是,刘备年老糊涂了,夏天想让士兵休息休息,休息到大树底下去了,致使惨败大败,买卖搞砸了。所以诸葛亮说了句: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连诸葛亮都觉得,只要法正随同刘备一起出征,刘备觉得不至于这么大败,最多小败消耗掉钱粮(钱粮对于内政高手诸葛亮来说手拿把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