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被美加入涉军黑名单的中企:22年59家,24年多14家,现在呢

小彭的灿烂 2025-01-10 05:26:41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经济的竞争早已超越边界,然而,在科技创新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某些国家却以“国家安全”为名,制造所谓的“黑名单”,试图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崛起。

从最初几家企业,到如今百余家企业被卷入其中,这份名单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这份名单中,有知名的科技巨头,也有新兴的行业先锋。

他们或是游戏、社交网络的领军者,或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顶尖供应商,奇怪的是,其中大多数企业与所谓的“军事关联”完全无关,但却被冠以“涉军”的标签,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自2022年以来,美国国防部的这份“中国军事企业清单”经历了三次更新,名单规模不断扩大,涉及企业从59家增长至73家,再到最新的一次“惊人”的数据。

那究竟最新的名单中有哪些企业?为何这份清单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清单规模激增的背后逻辑】

在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每年更新的“中国军事企业清单”成为了舆论的热点。

从诞生之初这份清单就打着“防止中国通过高科技实现军事现代化”的旗号,2020年,清单的第一版仅包含几十家企业,但几年间清单规模迅速扩大。

如今清单上的企业数量已达到134家,几乎翻倍增长,这种趋势背后,暴露的不仅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警惕,更反映了美国国内一系列政策的变化。

最初的清单主要针对那些与军事生产、研发直接相关的企业,比如,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的公司或者提供国防配套服务的机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清单的定义越来越宽泛,甚至变得模糊,2022年的时候,这份清单还“仅仅”包括59家企业,但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73家。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最近的更新中,这一数字激增至134家,其中包括腾讯、宁德时代等显然与军事毫无关联的企业。

这个变化显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腾讯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和游戏公司之一,长期以来专注于数字内容和互联网服务,而非军工领域,面对这次“意外”的制裁,腾讯表示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市场却不这么认为,在消息传出后,腾讯港股股价暴跌超过7%,ADR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下跌,这种下跌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恐慌,也显示出国际舆论对清单逻辑的不信任。

宁德时代则是全球电动车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被列入清单,所以他们也第一时间予以否认。

还强调其所有业务都与军事领域无关,宁德时代表示,将与美国国防部展开深入沟通,甚至不排除通过法律手段来澄清事实,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积极的态度,虽然表明企业并未因清单感到“束手无策”,但短期内其股价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事实上,从这些名单扩大的背后,也能看出美国在科技领域竞争中的焦虑,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明显。

甚至在某些领域已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而美国试图通过扩大“涉军”清单的范围,阻碍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和国际合作,显然是其全球科技遏制战略的一部分。

将清单从最初的几十家扩展到如今的上百家,并且涵盖了航空航天、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领域,似乎意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美国要通过这种方式牢牢掌控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这种扩展虽然看似“意义重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存在诸多问题,清单中很多企业甚至无法与“军事”挂钩。

这种牵强附会的做法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态,而非基于事实的审慎决策,无论是2022年的更新还是最近的数据激增。

从清单规模激增的历程来看,美国试图通过这一工具控制技术流动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但科技进步需要全球的合作和开放,这种一厢情愿的限制是否真能起到作用,还有待观察。

【清单的实际影响与争议】

尽管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企业清单”针对“涉军企业”提出了各种限制和定义,但实际上,这份清单的法律约束力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强硬。

从目前来看,这份清单的主要效果更像是一种政治性的表态,意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而非在实际业务上施加直接的制裁,而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后果却超出了企业和公众的想象。

从法律层面来看,列入清单的企业并不会立即面临出口管制或严厉的经济制裁,根据美国法律,所谓的1260H清单更多是限制相关企业与美国国防部的直接交易。

这也意味着,被列入清单的企业并不会像出现在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上的公司那样遭受断供或全面禁运,但这种看似“温和”的限制并未减少清单的杀伤力,反而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许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基于谨慎考虑,往往会选择避开这些“涉军”标签的企业,事实上美国扩大清单范围的做法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让全球科技合作蒙上了阴影。

近年来科技领域的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跨国技术交流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而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清单内企业实施限制,实际上是在人为设置障碍,削弱全球科技生态的连通性。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断裂,还可能让其他国家的企业因担忧类似制裁而减少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该如何去做呢?

【中国的态度与未来展望】

在美国扩大“中国军事企业清单”之际,中国政府迅速作出了回应,展现了明确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多次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毫无依据地打压中国企业,严重违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

他呼吁美国立即纠正错误行为,并表示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发展权利,与此同时,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也并未被动接受。

腾讯、宁德时代等公司迅速启动复议程序,希望通过沟通和法律途径解决争端,商汤科技、道通科技等企业则选择与美国国防部展开直接对话,以便尽快澄清事实。

回顾过往经验,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可能是应对国际压力的有效方式,以小米为例,其在2021年通过法律诉讼成功从清单中移除,这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如今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但也伴随着更复杂的国际挑战,面对这些压力,中国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法律手段,更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全球合规管理。

【结语】

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企业清单”从59家到134家的变化,是其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而中国企业面对强压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智慧。

通过法律、沟通与市场调节,企业不仅在国际社会上坚守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科技的潜力。

在这场博弈中,科技竞争的本质是合作而非对抗,中国企业在直面挑战的同时,也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美国国防部在2024年1月31日关于《国防部根据 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第 1260H 条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军事公司名单》的报道

中国新闻网在2025年1月7日关于《美国将腾讯、宁德时代列入“中国涉军企业”清单 中方回应》的报道

环球时报在2025年1月8日关于《被美国防部拉入涉军名单,中企:必要时诉讼》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