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风口!农村荒山藏着“摇钱树”!3年不干活,躺着收钱!

山海皆是 2025-02-27 21:48:36

巴戟天,又名“巴戟”“鸡肠风”,是四大南药之一(与槟榔、益智、砂仁并列),其肉质根茎入药,自古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之效,被誉为“南方人参”。随着养生热潮兴起,巴戟天成为中成药(如壮腰健肾丸)、保健品、药酒的核心原料,市场需求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2023年优质巴戟天干货收购价达80-120元/公斤,出口级产品价格更高。

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将巴戟天纳入道地药材扶持目录,种植户可申请每亩500-2000元补贴。

一、荒山种植优势:低成本、高收益的“黄金组合”

巴戟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耐瘠薄,适合在海拔200-800米的荒山丘陵种植,尤其适合林下经济开发。

荒山地租成本仅为耕地的1/3,且无需大量施肥。

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5-8年,年均管护成本约1000元/亩。

种植3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鲜货1500-2000公斤,可加工干货400-600公斤,按当前价格计算,亩均年收益超3万元,深加工后利润更高。

二、巴戟天种植技术要点:科学管理是关键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的红壤或砂壤土,pH值5.5-6.5,忌积水洼地。

整地清除杂草灌木后深翻30厘米,按1.2米宽起垄,垄间留排水沟,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作基肥。

2. 种苗选择与定植

优选品种推荐“广巴戟”“德庆巴戟”等高产抗病品种,种苗价格约0.5-1元/株。

种植时间为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选择阴雨天移栽成活率更高。

密度控制在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种植5000-6000株。

3. 田间管理

遮阴保湿:幼苗期需搭建50%遮阳网或保留周边灌木遮阴,2年后逐步增加光照。

除草追肥:每年除草2-3次,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腐熟花生麸100公斤。

病虫害防治:重点预防根腐病(用多菌灵灌根)和蚜虫(喷施苦参碱),禁用高毒农药。

4. 采收与加工

最佳采收期:种植满3年后,秋冬季节茎叶枯萎时采挖,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加工方法:洗净后剪去须根,晒干或60℃以下低温烘干,以根条粗壮、肉质紫蓝者为上品。

储存方法:密封包装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定期翻晒防霉变。

三、风险提示与增值策略

1. 风险规避

忌盲目扩种:需提前联系药企、药材市场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避免滞销。

技术门槛:建议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巴戟天种植培训,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标准化生产流程。

2. 提升收益的3个妙招

林下套种:与杉木、油茶等经济林木间作,实现“一地双收”。

延伸产业链:自建烘房加工干货,或与酒厂合作开发巴戟天养生酒,利润翻倍。

品牌化经营:申请绿色认证、地理标志,通过电商直播打入高端养生市场。

四、成功案例:荒山变身“聚宝盆”

广东德庆县某合作社,利用500亩疏林荒山种植巴戟天,采用“合作社+农户+药企”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并保底收购。丰产期年均亩产干货550公斤,合作社年销售额超8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

巴戟天种植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回报,尤其适合南方荒山开发。只要掌握关键技术、打通销售渠道,3年等待换来的将是持续多年的财富回报。乡村振兴背景下,抓住中药材风口,荒山野岭也能挖出“真金白银!

0 阅读:39

山海皆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