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病逝:李敏李讷无法到场,毛新宇送上挽联,儿女们哭成泪人

周小瑜 2025-04-25 11:59:53

刘思齐同志的遗体告别会上,她那四个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毛主席家的第三代,像李敏、李讷的娃,还有毛主席唯一的嫡孙毛新宇同志,也都全来了,一块儿给她送最后一程。

其实,刘思齐在1962年就已经再婚了。

那么,算算日子,她从毛家走出去都60年了,为啥毛主席的家人到现在还这么尊敬她呢?

【干女儿】

不少人晓得刘思齐是毛主席的儿媳,但鲜有人了解,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毛主席就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干闺女。

要聊起这段故事,得从她妈妈,那位老革命张文秋同志开始讲。张文秋同志可是个有故事的人,她的故事啊,跟她女儿这段渊源紧密相连。

张文秋老家在湖北京山,他是我党的一位老资格同志,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那会儿就投身革命了。

头一回北伐那会儿,她在武汉碰见了刘谦初同志,那会儿他在国民革命军第11军政治部宣传科管社会股的事儿,两人一来二去就好上了。并且,还多亏了刘谦初,她又跟毛主席交上了朋友。

1927年春天,4月份的时候,我们党在武汉开了次大会,就是“五大”。那时候,张文秋和刘谦初正准备办婚礼。毛主席见到张文秋,就逗她说:“等你生了闺女,咱俩结个亲家咋样?”谁承想,这么一句玩笑话,过了好些年竟然真的应验了。而且啊,毛主席的两个儿子,后来都娶了张文秋家的姑娘。

1929年那会儿,我们党正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刘谦初和张文秋夫妻俩先后被反动派给抓了起来,扔进了大牢。到了1930年1月份,多亏了同志们的帮忙,张文秋因为肚子里怀着孩子,总算是被放了出来。可刘谦初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1931年的4月5日,在济南被军阀韩复榘给残忍地杀害了。

快上刑场了,他最后跟老婆说的话,就是希望还没出生的孩子能叫“思齐”。这名字的意思,就是想着山东这块老家的地方。

张文秋在老公离世没多久后,就在上海的红十字医院里,把刘思齐带到了这个世界。但那时候局势太紧张,她自己也搞不清,女儿的生日究竟是4月9号,还是9月4号。

1937年9月份,张文秋抵达了延安。在林伯渠的牵线搭桥下,她和陈振亚同志走到了一起,共同投身革命事业。说起来,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其实就是张文秋和陈振亚的女儿,也是刘思齐那个不同父亲却共享同一个母亲的妹妹。

1938年那会儿,刚好是春节,话剧《弃儿》在延安可火了,演得特别成功。毛主席见了那些演员,聊着聊着,才知道里头演小女主角的小姑娘,竟是老朋友刘谦初的女儿。这一下子,毛主席心里头五味杂陈,感慨不少。

他拎起小姑娘,眼神中满是深情,认真地说:“这娃可是烈士留下的根,咱们都得尽心尽力把她养好。”接着,领袖揽过刘思齐,笑眯眯地讲:“小丫头,给我当干闺女咋样?”

过了好几个月,张文秋领着刘思齐陪着陈振亚去苏联治病。可当他们路过新疆时,不幸被军阀盛世才给抓了起来。没想到,陈振亚同志就这样牺牲了。张文秋带着两个闺女,一直到1946年才在张治中将军的帮助下回到了延安。

这一年,刘思齐头一回碰见了刚从国外回来的毛岸英。她事后讲起,毛岸英在她心里,既像个大哥哥,又是典型的“梦中情人”。而毛岸英初见她时,就被她那双大眼睛给吸引住了。

但是,他们真正确立情侣身份,还得再过两年时间。

1948年那会儿,毛岸英跟着毛主席去了西柏坡,在中央宣传部帮忙做编辑的助手工作。夏天刚到不久,刘思齐也来了西柏坡。刘少奇同志跟她说,毛主席一家就住在旁边,接着就领着她去见干爹了。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刘思齐一直待在毛主席家里,因此,她和李敏、李讷都特别熟了,跟毛岸英的接触呢,也越来越多。这么一来,俩年轻人最终是完全向对方敞开了心门。没多久,他们在西柏坡谈恋爱的事儿,就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了。

1949年10月1号,新中国正式成立了。没过多久,也就大约半个月吧,刘思齐就迎来了她这辈子最最开心的日子。

【短暂的幸福】

对于儿子毛岸英和女儿刘思齐的婚事,毛主席和张文秋都举双手赞成。经过大半个月的筹备,婚礼终于在10月15日晚上,在中南海的丰泽园举办了。刘思齐觉得,这场婚礼虽然办得很简单,但排场可是顶呱呱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然了,毛主席从来都不是那种讲究排场、喜欢浪费的人。那天晚上,中央正好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于是,毛主席就琢磨着在会议开始前,把婚礼给办了,还打算请所有的常委都来参加。

不过啊,婚礼宴席就摆了两小桌。一桌坐着亲家、常委们和他们的夫人,当然还有这对新婚夫妇。另一桌则是毛岸青、邵华,还有李讷、李敏这些年轻人。吃的菜也挺朴素,大都是毛主席家乡湖南的那些家常味道,像腊肉、腊鱼、辣椒炒肉之类的。

刘思齐清楚地记得,蔡畅阿姨和康克清阿姨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俩挺漂亮的枕头套。婚礼办得特别简单,没啥花哨的东西,也没有专门请人来当司仪主持。就是周总理多说了几句话,算是给婚礼添了点彩头。

新郎和新娘都没怎么刻意装扮。毛岸英就穿着他平时工作的那套衣服,脚上蹬的是一双有点岁月的皮鞋,看起来半新不旧的。刘思齐呢,上身是件灯芯绒的上衣,裤子也是半新的,唯一不同的是,她脚上的那双方口布鞋,是特地新买的。

虽然这样,但这两个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安稳过的年轻人,心里却感到特别踏实。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生活也稳定了下来。

婚礼那天,毛主席作为公公,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握着儿媳妇的手,满脸笑意地说:“思齐啊,今天你正式成为新娘了,是个大人啦,不能再当孩子看了。以前,你像我的亲闺女一样,现在,又成了我的儿媳妇。我希望你俩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起努力往前奔……”

此时此刻,这位出色的领导者,其实也就是个平凡的老爸。

朝鲜战争打响后,1950年10月头几天,党中央就下了决心,要派兵去朝鲜。毛岸英自己站出来,说要跟着彭德怀总司令上前线,毛主席听了特别赞成。但这事儿,刘思齐愣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那时候,她正躺在医院里,因为得了阑尾炎。10月14号,到了晚上9点多,毛岸英突然出现在医院,来探望她。他跟她说,自己马上就要出个远门,到时候通信可能会很不方便。要是没收到他的信,让她千万别着急。

刘思齐了解她老公干的活儿,因此就没再多问啥。

到了朝鲜,毛岸英拜托战友给刘思齐捎了封信。信封干干净净,连个邮戳都没有,他也没透露自己身在何处。信里他就一个劲地关心刘思齐的身体咋样了,还因为结婚后不能常伴她左右、没法好好照顾她,心里头满是愧疚。

刘思齐当时只有20岁,事后她特别懊恼,觉得自己那会儿没懂丈夫的心。还有件事,让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就是那封让她后来哭湿好多回的衣服的信,不知道咋就再也找不着了。

说实话,她收到信那会儿,毛岸英已经英勇地不在了。毛主席特别疼爱她,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好长时间都瞒着她这个消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

那段时间,毛主席老给刘思齐写信,开头总是“我的大闺女”,问她冷不冷、暖不暖,生活得咋样。他还时常亲自关心她的吃喝拉撒,事无巨细。

张文秋知道女婿不在了,心里头跟毛主席一样难受,可她还是决定先不跟女儿说这事儿。后来,她老觉得大女儿没给毛主席留个后代,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这么一想,她就把二闺女邵华介绍给了毛岸青。邵华和毛岸青生的孩子,就是毛主席的亲孙子,毛新宇少将。

建国那会儿,因为咱们国家交通不发达,通信也不顺畅,好多夫妻常年都联系不上。不过说来也巧,刘思齐居然在不经意间得知了丈夫的下落。

刘思齐后来讲起,有个摄影家给她瞧了张照片,上面是她老公毛岸英,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当时她心里猛地一颤,从那之后,她就整天想着老公安不安全,天天盼着他能早点平平安安地回来。

1955年,驻朝鲜的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回到祖国,这时候,毛岸英牺牲的事情再也包不住了。没办法,毛主席只好让毛岸英以前的老领导李克农同志,去跟他的儿媳说实话。

刘思齐当时整个人都傻了,她走到公公跟前,直接跪在老人家腿上哇哇大哭,那哭声大得整个中南海都听见了。哭了多长时间,她自己心里没数,只记得旁边有工作人员在劝:“别哭了,你看主席的手都凉透了。”这时候,她才慢慢回过神来。

后来,她得知在毛岸英牺牲的地方,朝鲜朋友们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又了不起的国际战士,特地栽了一片松树林。因此,她就给自己改名叫刘松林,这个名字里藏着她对老公深深的想念。

为了让儿媳能快点走出深重的伤心,毛主席劝刘松林去苏联进修。

那时候,上面让她去莫斯科大学专攻数学。不过她理科基础比较差,学起来相当吃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学好意提醒她,说可以找大使馆的人帮帮忙,转去俄语或者文学这些相对轻松点的专业。但刘松林并没有仗着自己的身份去搞特殊,而是硬着头皮,死磕到底。

1957年年底,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念完了两年的书,然后就回国了。组织上给她安排了工作,让她去咱们军队的某个工程兵部队。

这时候,毛主席心里已经琢磨起干女儿再婚的事儿了,也试着旁敲侧击过好几回。可刘松林跟老公公明确表示,自己心意已决,非得去朝鲜给丈夫扫扫墓不可。

1959年2月份,刘松林总算是梦想成真了。在动身前,毛主席跟她说了三样重要的事儿。

首先,费用这块儿,咱们不能指望朝鲜那边来承担。

第二点,别去烦朝鲜那边,到了朝鲜就直接住进咱们国家的大使馆里。

第三点,千万别让这事上了新闻报道。

她这次去朝鲜的所有费用,都是毛主席拿自己的稿费来支付的,完全没有动用国家的一毛钱。

朝鲜战争刚打完没多久,刘松林就没能去毛岸英牺牲的那个大榆洞地方,也没能去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

这个墓地坐落在朝鲜的桧仓地区,建于1955年秋季。没多久,毛岸英的遗体就从大榆洞被移到了这里。墓的形状是圆形的,颜色是白色,正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坟”几个大字。

在老公的坟头,刘松林摸着墓碑哭得撕心裂肺,还放了个花圈,表达自己的伤心。扫完墓,她身体就垮了,一回北京就直接进了医院。住院那会儿,外面大雪飘得跟啥似的,可等她出院,都已经到了热得要命的夏天。

当再次见到毛主席,他满脸内疚地说:“我真不该派你去,差点就让你没了命。”刘松林却坚定地回“爸,那事儿我该去,我从没后悔过!”

握着闺女的手,毛主席心里五味杂陈,他实在看不得干女儿这般日渐消瘦,于是,老人家再次吩咐手下人,帮忙给刘松林找个合适的伴儿。

刘松林心里头藏着一件还没搞定的事儿。

【家人】

之后,空军那边有位头头儿给刘松林介绍了个空军学院的老师,叫杨茂之,这人相当厉害,还有在苏联学习的经历呢。

毛主席在审阅完相关材料后,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心中也倍感欣喜。他随即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安排刘松林与杨教官的相亲事宜。然而,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前,老人家认为有必要先与张文秋进行沟通,毕竟她是刘松林的母亲,也是自己的亲家母,尊重她的意见至关重要。于是,他决定先写信给张文秋,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并诚恳地征求她的看法和建议。

张文秋挺高兴的。后来,刘松林和杨茂之就见了面。两人处了一段时间,在1962年2月份成了亲。结婚前,毛主席还让人给刘松林捎去了300块钱作为贺礼。

结婚后,刘松林过得美滋滋的。为了缅怀毛岸英同志,夫妻俩给头胎宝宝起了个名儿,叫杨小英。

2006年5月12日,刘松林总算是到了那个他心心念念好多年的地儿——朝鲜的大榆洞,毛岸英就是在那儿牺牲的。

这儿立着一座小小的纪念碑,上面的字是刘松林自己写的。

这天,刘松林总算是完成了自己和毛主席长久以来的心愿。她心里头跟已故的丈夫说着:岸英啊,我替爸爸来看望你了,你就安心休息吧。

毛岸英同志走了几十年,刘松林跟毛家的孩子们关系一直铁得很,李敏和李讷都把她当作亲大姐一样看待。另外,她妹妹邵华嫁给了毛岸青,这样一来,她还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毛新宇少将的亲姨妈。

因此,刘松林离世那会儿,毛家人心里都特别难过。由于李敏和李讷年纪都大了,来不了现场,就让自家的孩子去灵堂表达哀思。毛新宇呢,则是带着老婆孩子亲自到场,给刘松林送了最后一程。

刘松林这位既普通又了不起的女性走了,但她和毛家的故事会一直被人们讲述。她和毛岸英之间那份真挚且不求回报的感情,也会在历史的长河里持续闪耀着,永远不会被遗忘。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