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国运分水岭:武汉会战:从此日本不败而败,中国不胜而胜

江湖小酒馆 2022-08-06 12:40:06
作战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了一场长达14年的战争,这便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日军,但凭借极大的战略纵深,中国依然在日本的攻势下挺了过来,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抗日战争的一大转折点便是武汉会战,这也是中日国运的分水岭,从这战开始,日本不败而败,中国不胜而胜。

武汉会战的背景其实是相当黑暗的。1938年,日军已经攻占了华北的大片土地,而中国的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也相继沦陷,日本正洋洋得意地实施着“速战速决”的军事计划。在国民党迁都重庆后,武汉作为日军西进攻取重庆的枢纽,自然就成了日军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守住武汉,国民政府于1938年6月新设立第九战区,同时调集了第五、第九两大战区的14个集团军、共100万兵力集结于武汉地区,准备在这里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而日军为了迅速击垮中国,此战中也集结了全部能调用的力量,一共集结了9个师团约40万人的兵力,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大举进攻。

1938年6月11日,武汉会战正式打响。日本波田支队在深夜偷袭安庆,一夜间就将国军的杨森打出了城外,蒋介石极其愤怒,直接责骂杨森“轻弃名城,贻笑友邦”。日军拿下安庆后,直接顺着长江西进,打算由水路直插武汉心脏,为了阻碍日本海军的步伐,国军沿长江一线布置了大量水雷,甚至不惜直接炸沉舰船,以此堵塞水道。

决战武汉

虽然国军各部在武汉一带布置了重兵,但由于自身指挥系统混乱,无法对大量兵力进行有效部署,因此武汉周边的重要城市一个接一个地陷落。在武汉会战的前期,只有长江的水雷发挥了不错的效果,炸沉了十余艘日本军舰。

1938年10月,日军已经完成了对武汉的合围,整个武汉危在旦夕。此时,全中国的目光已经聚焦在了武汉会战的战场。武汉各界为支援前线,发起为期3天的献金活动,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平民百姓,众人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为一线战场贡献自己的力量。短短3天里,国军就筹到了超过100万的巨款。

而蒋介石本人也在武汉会战中表现了罕见的强硬态度,始终坐镇于武汉。于是,中国军队的士气得到了充分提高。在庐山一带,中国军队将日军引诱进了山地,让日军难以发挥武器优势,最终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而在大别山一带的国军更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不断与日军周旋,让日军付出了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

总体上,武汉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为惨重,但日军的攻势随着部队的不断深入,愈发困难。

此外,中国的海军和陆军也在武汉会战中充分发力。中国航空兵动用200余架飞机,和拥有400余架战机的日军航空兵团展开了决战,最终中国空军击落日机70余架,让地面部队的压力大大减轻。而海军则直接拆下舰上的主炮,直接轰击日军,在各个要塞的守备战中,大幅提高了国军火力,对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武汉会战的意义

日军完全没有想到,中国在经历了淞沪会战的失败后,依然能拿出如此坚韧的心态进行反击。在武汉会战中,日军的进攻兵力逐渐捉襟见肘,不得不多次要求国内调集援兵,最终,日军几乎抽干了国内能调集的一切兵力,本土的守备力量仅剩一个守备师团,而投入中国战场的师团则有24个。

武汉会战从6月一直打到了10月,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日军决定改变方针,奇袭广州。10月25日,由于粤军大部都在武汉会战的战场,因此广州无奈地沦陷了,此时武汉的国军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蒋介石吸取了南京保卫战孤城困守的教训,决定放弃武汉,用空间换时间。

10月27日,国军撤离武汉,付出重大代价的日军终于攻入了武汉城。

然而,日军在武汉会战中损失的力量太过巨大,导致他们再也无力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据统计,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损失40余万人,日军损失20余万人,虽然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此时的中国军队仍有多达300余万的兵力。

而日军则陷入了兵力不足的窘境。当时侵华日军的总兵力不过120万,抛去关东军和负责驻守日占区的兵力,日军还能调动的总兵力不超过50万,已经无法发动正面攻势。武汉会战后,日本只能无奈地接受速胜论失败的现实,开始在中国战场深陷泥潭。

因此,从战略大局来看,中国虽然丢了武汉,但大大消耗了日军的兵力,赢得了将战争拖延下去的时间,可谓不胜而胜;而日军虽然表面上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但被拖入中国战场的泥潭后,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可谓不败而败。

1 阅读:30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