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伤者可能会遇到没钱急救、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等情况。这些难题随着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立和完善正逐步得到解决。记者从北京交管部门了解到,2024年全年,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道路救助基金”)已经为逾1800名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救治保障,为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金额超1亿元。未来,道路救助基金将进一步拓宽覆盖范围,非机动车事故伤员也有望纳入救助范畴。
道路救助基金是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以及丧葬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是国家设立的一项民生保障制度。北京道路救助基金成立于2016年,累计吸纳58家医疗机构加入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绿色通道。
记者了解到,道路救助基金的救助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形: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机动车肇事后逃逸。其中对于符合上述情形且未结算的抢救费用,救助基金可以提供最高19.8万元的救助保障。
为了保证救助资金的循环流动,道路救助基金在对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后,还将执行追偿机制,依法向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
在事故处置阶段,北京交管部门将道路救助基金告知纳入事故办案程序,并在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植入救助基金公众号二维码,实现对全市所有伤人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政策的100%覆盖。在救助申请阶段,开通了“道路救助基金公众申请平台”,群众只需进入平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救助申请,并能实时查看受理状态,极大简化了申请流程。推出“7×24小时”救助响应机制,确保群众救助需求100%得到回应。
2024年5月,门头沟区三温路灰峪路口,一小型普通客车由东向西行驶,与由北向南步行的韩某某相撞,造成车辆部分损坏,韩某某受伤。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民警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仔细勘查,伤者韩某某被送往医院救治。因韩某某是低保户,家中只有她和一个刚刚工作的儿子,基本没有收入来源,面对抢救费用,韩某某家人一筹莫展。就在韩某某家人心急如焚时,事故民警积极向韩某某家人介绍救助基金政策,并与救助基金的工作人员沟通申请救助基金事宜,依法依规积极协助办理手续,为韩某某开启救助基金绿色通道,对韩某某抢救费用予以保障,使其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帮助其家庭渡过了难关。
在遇到有伤者需紧急救治时,交管部门建立起了交通事故伤员救援救治体系,确保急救部门在“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原则下,将交通事故伤者及时送至具备创伤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并在院内开辟了“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绿色通道”以及“道路救助基金救助绿色通道”。同时,大力推行交通事故受害人无费用先行救治保障机制在医疗机构的实施,实现了伤员在救助基金救助保障下,可以在无需缴纳急救费用的情况下,先行得到手术抢救,也就是说,只要救助基金给医院发了垫付通知书,医院就会先行抢救,伤者就可以在黄金救治期内得到及时、全面的急救和治疗,让救助质量和效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道路救助基金在管理上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由政策找人;在救助上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到主动帮扶;在模式上实现了由事后救助到全程介入。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道路救助基金将进一步拓宽覆盖范围,开展深入调研和规划,争取将非机动车事故伤员纳入救助范畴,为更多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保障服务。
记者/裴剑飞
编辑/张磊
校对/张彦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