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凸显出对当前就业市场两大现象的深切关注:一方面是部分人群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某些技能岗位人才紧缺。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实则反映出我国就业市场结构的深层次变化。
尽管今年1至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青年失业率依然高企,超过15%。特别是在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70万的背景下,这一数字尤为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超过2亿人,高等教育人才的供给显著增加,但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却未能同步提升。这导致白领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不得不面临薪资降低、职位选择有限等现实困境。
然而,在白领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的另一面,蓝领技能人才的缺口却日益凸显。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5,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更是高达2以上,缺口达上千万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预计将达到近3000万人,蓝领劳动力的供给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不仅推高了蓝领岗位的薪资水平,如月嫂、货车司机和外卖员的平均工资均高于许多白领职位,还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面对这一挑战,中央层面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教育被视为解决就业市场结构性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体系虽名义上包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但实际上职业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种“单极教育”模式导致了许多家庭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然而,随着蓝领岗位的需求增加和薪资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教育部近期公示的新设立本科高校名单中,职业技术类高校占比超过六成,显示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教育体系将从单极教育向二元教育转变,职业教育的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个人而言,一味追求白领工作或许不再是明智之举。随着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和蓝领岗位的发展潜力显现,更多人将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获得高薪且稳定的工作机会。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还将为我国制造业和其他技能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