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的王昌龄

晓丝看你好 2025-04-27 01:45:08

唐代诗人王昌龄因为“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导致“谤议沸腾”,还因一首《梨花赋》遭人中伤,于天宝七载(748年)被贬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离开,据此推断他在龙标待了约7年时间。龙标在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镇。唐朝时龙标是一个县。此地位于沅水和潕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初到龙标时,王昌龄内心充满失落与忧虑,但后来逐渐调整心态,在与当地百姓和友人的相处中,寻得一些慰藉与乐趣。作为龙标尉,王昌龄主要负责“分判众曹,收率课调”,即催租收税、判狱缉盗之事,他工作兢兢业业,一改年少时的轻狂散漫。了解到古城居民饮水困难,便组织人力在市中心掘井,修造了一口“纵一丈八尺、横一丈五尺、深一丈有余”的大井,被称为“少伯井”,满足了全城居民的饮水之需。

王昌龄仿照镇江芙蓉楼,在沅水之滨建造了一座两层楼宇,供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抚琴歌舞,凝聚了大湘西的千年文脉,成为“楚南第一胜迹”。他写诗抒怀,《送柴侍御》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又展现出自身的豁达胸怀。《龙标野宴》则描写了他与好友在龙标相聚宴饮的场景: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体现了其在龙标生活的闲适一面。

王昌龄在怀化龙标期间创作的大量诗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怀化的这段渊源,也成为了怀化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黔阳古城等地因他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0 阅读:0

晓丝看你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