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圈又双叒叕炸锅了!杨志刚的儿子杨金山最近整了个大活,穿着羽绒服顶着寒风往街边一杵,拉着横幅喊话郭德纲给去世的老爹道歉。这波操作还没消化完,人家又甩出个新词儿——说郭德纲才是相声圈"蹭流量第一人",好家伙,直接把群众整懵了。

要说这俩人恩怨,得从二十年前扯起。当年郭德纲在天津跟着杨志刚学能耐,结果老杨死活不认这个徒弟,后来侯耀文要收徒还闹出"是也不是"的罗生门。等老郭真拜了侯三爷,杨志刚立马跳出来扣"欺师灭祖"的帽子。前些年杨志刚起诉郭德纲诽谤被法院驳回,这事儿本来都翻篇了,谁成想老爷子走了两年,儿子又出来翻旧账。

杨金山这回的杀手锏是德云社最新话剧《相声演义》里的桥段。高峰送陶阳北漂那段台词,什么"混不出来别提我,混出来得孝敬我",被解读成影射杨志刚当年不认师徒关系还要分钱的事儿。可蹊跷的是,本来观众都没往那处想,当事人这么一闹腾,倒像是自曝家丑。有网友毒舌评论:"这不就跟明星自己买热搜锤自己一个套路么?"

说到"蹭流量"这茬更有意思。杨金山咬定老郭是流量玩家鼻祖,可明眼人都知道德云社商演门票秒空,短视频播放量动不动破亿,要说蹭流量也该是别人蹭他们。就像去年杨议在直播间大骂老郭不让蹭热度,转头就被金文声家属打脸——人家红姐过寿没请郭德纲,结果金家人自己出来说老郭这些年没少帮衬。这场面活脱脱就是相声界的"真香定律"。

郭德纲那边倒是稳坐钓鱼台,郑州商演拿蹭流量这事现挂砸包袱:"说我是短视频元老?那敢情好,往后刷火箭的记得备注'衣食父母'。"损是损了点,可观众就吃这套。有老观众感慨:"二十年前老郭被主流打压,现在成了别人眼里的'主流',真是风水轮流转。"
这场风波背后藏着相声界的生存法则。传统派看不惯德云社把相声搞成流量生意,可自己又眼红人家的商演票房。杨议去年怼老郭的话最实在:"你不让蹭流量,我们就骂你!"结果骂着骂着,德云社跨年专场照样爆满,骂人那位直播带货倒卖起了茶叶。难怪网友调侃:"以前是相声演员,现在是相声'演'员。"

年轻观众更关注台上功夫。秦霄贤忘词能上热搜,张云雷唱《探清水河》能开演唱会,孟鹤堂在综艺里耍宝比说相声还火。你说这是糟蹋传统艺术?可人家场场满座。你说这是创新突破?老观众又嫌变味儿。就像郭德纲常说的:"先吃饭,再谈艺术。"

这场闹剧最吊诡的是,两边都在说对方蹭流量,可热搜榜上挂着#郭德纲被要求道歉#、#杨金山拉横幅#这些话题,播放量蹭蹭往上涨。有明白人点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买卖人抢饭吃。你看那些真的大师,马三立的录音现在还在播放,侯宝林的录像还在传,谁天天跟这吵吵?"

观众用脚投票最真实。德云社开箱封箱照样秒空票,茶馆里老艺术家照样说传统段子。倒是那些天天喊"清理门户"的,商演海报都印着"德云社前成员"当卖点。这事就跟火锅店打架似的,看热闹的往里挤,真吃货早就坐下涮肉了。

各位看官觉着,相声这门手艺到底该守着祖师爷规矩,还是得跟着流量走?要是杨金山真把郭德纲告倒了,您是去剧场看《纠纷演义》,还是继续抢德云社的票?
这个杨直刚的儿子和它爹一样的狗食。天津的相声界姓杨的就没有什么好人。
说的其实也没错,老郭确实是相声界网络流量红利第一人!当年能快速全国爆红,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种小剧场录像功不可没!而且后来确实也靠骂主流蹭了不少热度!可是归根到底还是老郭有真本事,不然光靠蹭炒不可能真正火起来!
人家是批发流量的[呲牙笑]你才是蹭热度的那个
郭德纲蹭谁的流量?
杨志刚就怪丢人了,他儿还嫌不够,继续折腾继续丢。
这是吃不上饭了[得瑟]
相声界不提郭德纲,谁吊你?
确实如此[得瑟]
一帮叫花子成天没事闲的各种作妖。怪只怪袁隆平老先生种的粮食把你们喂的太饱了
清明闻鬼叫
最大的热点被抨击成蹭热点,离大谱
现在混出来了,就不提从前了?脑残粉果然都是双标狗
骂一声郭德纲不一定大红大紫[并不简单]
有病
什么举着横幅?是打着招魂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