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日正月十三是“毒日”,记得:1不说、2不出、3不嫁、4不动,切记!
有人说现在“年”已经过完了,但是在古时候,年还远远没有过完,至少要等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算完事。
在旧时,人们过年是非常热闹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节日,进入正月后达到寒潮。如,“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需要知道的是,正月十三这天不仅是“人开灯”的日子,在旧时人们把这天称为是“阎王都忌讳”的日子--“杨公忌日”!
那么,杨公忌日是怎么来的呢?
民间流传着很多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比较有意思,并且流传也比较广。
相传,在古代时,有一个叫杨树屯的地方,每到正月十三,家家户户都会紧闭门窗,连最顽劣的孩童也不敢嬉闹。
村东头那片荒草丛生的宅基,残存着半截焦黑的门楣,在朔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老人们说,那是百年前杨家十三子的泣血遗音。
杨老爷子生得虎背熊腰,年轻时曾徒手扼死过下山伤人的野狼。他娶了四房妻妾,得子十三人,个个壮如牛犊。
每逢集市,杨家儿郎列队而过时,夯土地面都会震起黄尘。老爷子总爱在村口老槐下吧嗒旱烟,逢人便拍着大腿笑:“便是月月发丧,老夫照样有人扶棺!”
甲子年元宵,镇上的花灯会格外热闹。杨家十三子抬着雕龙檀木轿,轿中老爷子怀抱金丝楠木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那是要当众计算家宅人丁。
经过土地庙时,轿帘忽被阴风掀起,供桌上的蜡烛“噗”地熄灭,香炉里三炷高香齐齐拦腰折断。
三月惊蛰夜,井水突然泛起猩红。杨家老大在巡田时被黑雾笼罩,次日浑身长满铜钱状黑斑,七窍渗出黄水而亡。此后每月必有一子暴毙:老二耕田时被疯牛顶穿肚肠,老三在婚宴上狂笑不止撞柱而亡,老四莫名溺死在半指深的洗衣盆中...
到第七个月,杨宅已挂满惨白灯笼。老爷子疯魔般将剩余儿子锁进地窖,却在八月廿七那夜,亲眼见着老九被灼成焦炭。
杨老爷子,十三个儿子最后自然是一个也没剩下,到了年底,只剩下他自己,孤苦伶仃的过年了,晚景十分凄凉!
幸存的老爷子变得终日喃喃自语,某日突然在祠堂刻下十三道血痕,当夜悬梁自尽。
如今经过杨宅废墟的人,仍能听见虚空里传来算珠脆响。有胆大者说,那是杨家十三子在清算人间狂妄。春联褪色的门楣上,依稀可见老爷子临终用血写的偈语:“莫夸人丁旺,苍天有算盘。”
通过杨老爷子这事,人们认为,这十三个儿子去世的日子并非吉利的日子,被大家称为是“杨公忌日”。
这十三个日期分别是:
正月十三、二(月)十一;
三月初九、四初七;
五月端五、六初三;
七月初一、七月廿九;
八月廿七、九月廿五、
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
十二月十九。
因此,像嫁娶、开业庆典、动土建房与乔迁等,都不会选在这几个日子来举行。
在旧时,人们还把这天称为是“毒日”“阎王忌”,意思是说连阎王都害怕的日子,在民间有“正月十三阎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的讲法。
正月十三“杨公忌”,阎王都忌讳的日子要来了,有何忌讳呢?老辈人提醒,不论多忙,也要记得:1不说、2不出、3不嫁、4不动,尊重传统,别犯了忌讳!
1不说:不要说狂话
上面杨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不要说大话,更不能看不起别人,也不能去贬低别人。并且,时刻要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调,不说狂话,以免惹祸上身。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良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温暖的,能够让人充满希望。内心尖刻的人,说出来的话也是刻薄的。古人是在提醒我们,“人前不能直言”,说出来的话,有可能是会伤人。
有些人一喝完酒,什么话都敢说,嘴没有把门的,说出来的狂话让人反感,容易惹祸上身。
老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今天我们瞧不起的人,不定哪天就高高在上了,就比我们混的好了。
所以,做人不能说狂话,要低调,就连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他好。当你说狂话或者炫耀的时候,祸端也就来了。
2不出:不宜出远门
杨公忌日这天,古人认为是不宜处出远门的。因为,在古代出远门是一个大事,通常都是把家里都安顿好了,找一个吉利的日子才会出门。
而杨公忌日这天,他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吉利的日子,怕这天出门可能会遭遇意外或不顺利。甚至,在古代出兵打仗和官员上任也都不会选在这个日子。
当然,现在人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了,毕竟,现在交通也发达,信息交流也方便,不用担心路上危险的事了。
3不嫁:不嫁娶
大家很少看到有人会在正月里结婚,所以,很多人结婚还是比较重视日子的选择。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自然要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图个吉利和安心。
“杨公忌日”属于民间说法中的“忌日”,像结婚这种喜事自然不会选在这天来举行。
4不动:不动土
在民间杨公忌日这天也有“不动土”的说法,他们认为,这天如果动土的话,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运势。
总之,按旧时民俗中的说法,杨公忌日这天不说狂话、不宜出远门、不嫁娶、不动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民间习俗和信仰来说,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旧时人们“避祸纳福”的朴素愿望,通过遵守禁忌来规避潜在风险,确保新一年的顺利!所以,我们简单作为了传统文化习俗来了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