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应邀去了慧莲心理工作室。 胡柳莲老师指导我们练习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练习时,我选择了和女儿平常说过的一段话作为实例,依次对扮演女儿角色的王老师、颜老师等人重述,再倾听他们听后的感受。然后由他们依次模仿我再述,由我自己来倾听和感受。
他们听完后告诉我,听我的话内心会产生抗拒,觉得长辈对晚辈的说教味太浓,隐含着“傲慢”。虽然能体会到妈妈对女儿的关心,但同样显露出焦虑和担忧。在听他们代表我再述时,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觉。至此我才明白,一直自以性格随和谦逊,待人热情,与女儿相处得如朋友一样的我,其实挺“傲慢”。
突然想起了女儿对我说过的话。“妈妈,你不知道吧?你说话时常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妈妈,你知道吗?你自己的所谓‘完美',曾经给了我多么巨大的压力!”当时听了也没引起警觉,更谈不上用实际行动来纠正。
此前,我总说自己做人问心无愧,无论什么角色。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不仅傲慢,而且狂妄。
学习做一棵小草。
我第一次去真正了解傲慢的含义。 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它是一种自我崇拜、自我崇高的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
佛文化中,傲慢心便是贪、嗔、痴、慢、疑“五毒心”之一。它又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和邪慢七种。慢,指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过慢,指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慢过慢,更加离谱,指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我慢,指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如自认为比他人漂亮、帅气、富有等;卑慢,指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邪慢,指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或才华,却以为自己有。
对照言行,细细思量,认真审视,发现自己的傲慢心,竟一直深深隐藏在自己的潜意识之中,以致许多年以来都不曾在意识层面觉察到。
比如,得意于学业上的点滴成绩;得意于职途上的某些幸运;得意于能写几篇小文字;得意于能好好照顾父母……曾经,不仅喜欢用文字晒幸福,在日常的闲谈和社交中,也无意识地表露出那份“洋洋得意”。怪不得女儿会说我“居高临下”,会因面对我有“压力”。此刻回想起来,被我无形中施与压力的又岂止是女儿?
在此,我诚心诚意对被我“傲慢心”伤害过的亲人和朋友深深道歉: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我!
努力培养自己的谦恭心,消除自己的傲慢心,是我未来人生修行的一项主要任务。虽然知道很难,我一定会尽心尽力。
成熟的稻穗都是谦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