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兵王王忠心,两次退伍被召回,妻子笑他:只长胡子,不长职务

商业姑娘呀 2025-03-03 11:56:4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0年,火箭军的高级士官退休仪式上,一个挺拔的身影正向着导弹和军旗敬礼。

他正是一级军士长王忠心,服役34年的他从风华正茂的少年,蜕变为满面风霜的“兵王”。

两次退伍被召回,被中央领导多次接见,授予中国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的他,到底有何魅力?

“从没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按错一个按钮,成功处置导弹技术故障近200余起......”

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答案:三十年铁血军旅,一生导弹情。

从农家子到军队骨干

“我当兵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看到村里不少小伙在部队有了出息,我也想在部队干出名堂......”

出生在安徽农村的王忠心,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已经家里太穷,他甚至10岁才开始上学校。

在稚嫩的他看来,苦读求学是一件很遥远的事,相比之下,那些当兵入伍的朋友又能为国效力,又能养家糊口,更适合一个急于长大的少年。

1986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忠心入伍参军,被分配到原二炮从事导弹测控工作。

因为学历不高,他只能从普通士兵做起,但这并未影响他对军营生活的热情,为了完成各种任务,他开始在岗位上勤学苦练。

“知识点死记硬背,每个动作都练成百上千次!”

自觉要笨鸟先飞的他,废寝忘食的学习、练习技术,第二年就靠着优秀的专业能力获得了报考士官学校的机会。

这一次,已经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他立马参加了考试,成功进入炮兵士官学校后,王忠心得以进修。

他一边练习,一边主动向前辈请教,不管多么复杂的技术问题,他都一一攻克。

尽管身边许多同学都有更高的学历和更强的背景,但王忠心凭借着异常坚定的学习态度,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

尤其在操控导弹设备时,王忠心不仅掌握了理论,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他一次次地拆解导弹电路图,深入研究每一个电缆连接点,直到自己对所有操作了如指掌。

王忠心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逐渐成为了部队中的技术骨干,负责指导新兵,解答疑难问题。

每当导弹发射任务来临,王忠心总是第一个走上前线,负责最为关键的设备检测与调试。

在这些年里,王忠心先后参与了无数次导弹发射任务,每一次都圆满成功。

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事件就是2004年的“跳闸”危机。

当时,部队的导弹正在整修,在3个多月的努力后,终于要进行验收,可谁知道,设备却突然跳闸了。

技术人员、厂家等人轮番进行了检查,可都没有找出故障,在场的人都很是焦急。

如果找不出问题,要不就是需要花高价另请高明,要不价值上亿的导弹就整修失败,损失实在巨大。

就在这时,王忠心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问题出在插头上,而之后的排查也证明,他的确是正确的。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使得他被誉为“导弹兵王”,而他也未辜负这个称号。

原本只是初中毕业的他能熟练操作三种型号导弹,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带出320多名优秀操作员,执行重大任务30多次,从未出错。

“一张中等难度的电路图密布几万个节点,这样的图纸,王忠心能一个节点不错地默写出来八张。”

然而,王忠心依然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对职位和荣誉从未有过多的渴望。

两次被召回的“大头兵”

尽管王忠心在技术上的出色表现屡次获得部队和上级的认可,曾3次被列为提干对象,但还是因学历、年龄等原因未能如愿,职务上未能晋升。

“你看看人家,才上了几年就当了干部,咱老王就是只有当兵的命。”

妻子杨洪苗曾经忍不住拿丈夫玩笑,还说他是只长胡子,不长职务,但王忠心却表示,能把兵当到底,就足够了。

一辈子当兵,那就当一辈子精兵,部队需要他,他就去做,真正的贡献应体现在实际工作上,而不是表面的荣誉上。

他对工作充满了敬畏和责任感,把这些品质也传递给了他的徒弟们,这些正是他真正的可贵之处。

两次退役被召回,正是最好的证明。

1999年,王忠心服役期满退役,他回到老家找到了工作,但当年底,他就收到了部队的电报,要他“立即归队”。

他二话没说就回了部队,一点也没有趁机提要求的想法,甚至之后,在有朋友劝他退伍,以5万元的高薪聘请他时,他也没有心动,决心留在部队。

2016年,王忠心已经达到了30年的最高服役年限,本可以安心退役休息,但为了部队建设,他又在部队坚守了四年。

次年,王忠心被颁授中国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成为这个光荣群体里唯一的士兵代表。

王忠心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奉献,但对于家庭,他却觉得有不少亏欠。

在军营中,他是一位技术专家,参与了上百次导弹发射任务,解决了无数难题,但相应的,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妻子杨洪苗怀孕时,王忠心几乎未能陪伴在妻子身旁,甚至在女儿出生时,他也无法在场。

由于王忠心长年在军营,妻子不仅要照顾家中的四位老人、还承担了照顾女儿的重担。

父亲的沉默寡言和长期缺席,让女儿王扬与父亲的关系有些疏远,她记忆中的父亲,似乎永远都是忙于工作的背影。

直到后来杨洪苗随军搬到驻地,一家三口团聚的时间才多了起来。

2020年,已经52岁的王忠心退休,在退休仪式上,他对着军旗敬上最后一个军礼:“只要部队有需要,我随时听从召唤。”

王忠心退役后,终于回到了家庭,但他并未就这样闲下来,而是加入了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着各种国防教育、征兵宣传的活动。

2023年,王忠心作为火箭军士官学校的客座教授,为着他所钟爱的事业培养着下一代“导弹兵王”。

而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在一点点弥补了过去对妻子和女儿的亏欠,经常用自己的一手好厨艺为妻子和女儿做饭。

在父亲的影响下,女儿王扬也选择了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希望能追随父亲的脚步,选择军人这一职业。

王忠心的故事并没有因为退役而结束,属于他人生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

结语

王忠心的一生,仿佛是中国军人精神的缩影,他没有追逐权力和荣耀,而是坚守在最基础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全部。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军人对职业的执着、对职责的坚守。

英雄的光辉不一定来自头衔和位置,更来自于他们在平凡中坚持不懈的奋斗与为国为家的担当。

他的兵王传奇是对每一位普通军人的深情致敬,也是对责任与爱的最美诠释......

参考资料:

1.http://www.81.cn/2015dwj/2015-06/18/content_6541214_21.htm

第二炮兵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只愿当好一辈子兵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524851283320575&wfr=spider&for=pc

“导弹兵王”王忠心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924469243674703&wfr=spider&for=pc

「榜样」“兵王”解甲 忠心依旧

0 阅读:6

商业姑娘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