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清明野祭哀思

无语者爱文化 2025-04-01 08:14:37

冷烟疏雨过清明,野陌苍苔屐齿轻。

纸烬萦空疑堕泪,棠梨委地似吞声。

碑倾浊酒三年隔,柳曳残鹃五夜鸣。

却道东风知祭酹,旋灰竟作素绡横。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祭扫活动中的所见所感,深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与缅怀之情。

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哀愁与追忆的清明祭扫图景。

首联“冷烟疏雨过清明,野陌苍苔屐齿轻”以清冷的气候和野外的景象开篇,奠定了全诗哀婉的基调。

冷烟与疏雨交织,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之中。

而野陌上的苍苔,经过雨水的滋润,更显得绿意盎然,却也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孤寂。

祭扫者轻轻的屐齿声,在这寂静的野外显得格外清晰,既展现了祭扫环境的幽静,又暗示了祭扫者内心的沉重与肃穆。

颔联“纸烬萦空疑堕泪,棠梨委地似吞声”进一步渲染了祭扫时的凄凉氛围。

烧纸的灰烬在空中盘旋,仿佛是逝去亲人的灵魂在徘徊,又像是祭扫者心中无尽的泪水在空中坠落。

这一意象生动而深刻,表达了祭扫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

而棠梨花瓣委地,散落一地,似乎也在默默吞声,与祭扫者的哀思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颈联“碑倾浊酒三年隔,柳曳残鹃五夜鸣”通过祭扫的具体行为,进一步抒发了哀思。

碑前倾倒的浊酒,象征着祭扫者与逝去亲人之间的时间隔绝,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与遗憾。

而“柳曳残鹃五夜鸣”则进一步烘托出祭扫时的凄凉与孤寂。

柳枝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残鹃夜鸣,更是让人心生凄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

尾联“却道东风知祭酹,旋灰竟作素绡横”以东风与旋灰的意象作结,寓意深远。

东风仿佛知晓祭扫者的哀思,轻轻吹拂着祭扫者的衣角,也吹散了烧纸的灰烬。

而烧纸的灰烬竟化作素绡(白色的丝织品),横亘在空中,仿佛是逝去亲人的灵魂在空中飘荡,又像是祭扫者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与哀思在空中凝聚。

这一意象既表现了祭扫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展现了祭扫环境的幽静与荒凉,又抒发了内心的沉重与肃穆。

在凄迷的氛围与悲凉的意境中,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这首诗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情缅怀,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