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大棚春意浓。近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刘玉升来到山口镇小背篓农场,把技术培训送进大棚基地,为当地草莓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小背篓农场草莓大棚内暖意融融,果香四溢,鲜嫩的草莓似红宝石般藏匿于绿叶间,在阳光的映衬下光彩夺目。刘玉升教授与农场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现场指出存在问题,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为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提出相关建议。“应该进行大的提升,一个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政策,要实现全面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再一个就是品质的提高。”刘玉升说。
近年来,小背篓农场不断加大特色农业培育力度,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近郊游模式,目前已经拥有温室大棚25个,其中草莓大棚11个,涵盖了牛奶草莓、水蜜桃草莓、玫瑰草莓等10几个品种系列,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6万斤。就草莓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刘玉升教授也提出了科学性技术指导建议。
刘玉升表示:“具体操作就是里边养瓢虫,它是肉食性的,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这是第一点,这个对应绿色发展。现在农场有一箱蜜蜂了,再弄一个盒子放黄粉虫,黄粉虫吃坏掉的果子。摘掉的叶子可以饲喂白星花金龟。棚外边的路上可以栽垂草,它可以吸附灰尘,是这个园区的大环境的空气净化器。这样就能够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益虫治虫,以虫治境,没有浪费的果,没有浪费的叶。”
据悉,近年来,山口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思路,聚力“一村一品”,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措施,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富民兴村“新动能”。(图片来源 山口镇人民政府)